灯火阑珊欲晓时。夜游人倦总思归。
更须冰蛹替挼丝。
玉篆古文光灿烂,花垂零露影参差。
月寒烟淡最相宜。
灯火阑珊欲晓时。夜游人倦总思归。
更须冰蛹替挼丝。
玉篆古文光灿烂,花垂零露影参差。
月寒烟淡最相宜。
这首词是王千秋的《浣溪沙·其二》,属于宋代作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深夜里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归家的渴望。
“灯火阑珊欲晓时”,描绘了夜色渐淡,灯火在晨曦中的微弱,这是时间的转换点,也是情感的交替点。这里的“阑珊”形容灯火的微弱,不仅写实了夜晚的景象,也烘托出一种期待与寂寞的情绪。
“夜游人倦总思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夜深人静,行走的人都感到疲惫不堪,只想回到温暖的家中。这里的“总思归”充分体现了词人对于家的渴望和对旅行生活的厌倦。
“更须冰蛹替挼丝”,这一句写的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仍需投入到文字创作中去。“冰蛹”形容文笔的清新脱俗,“替挼丝”则是指代笔下的墨香,这里展现了词人的坚守与执着。
“玉篆古文光灿烂”,诗人用“玉篆”比喻自己的作品,具有古典之美,而“古文光灿烂”则形容这作品的光辉夺目,显示出诗人对于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和满意。
“花垂零露影参差”,这一句描绘了一幅花下零露、月光斑驳的景象。“花垂”写的是花朵在夜晚的姿态,“零露影参差”则是对月光下的花影所作的形容,展示了自然界在深夜中依然美丽动人的一面。
“月寒烟淡最相宜”,月色清冷,夜气凛冽,却与这淡淡的烟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静谧而和谐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宁静。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夜晚的寂寞、灯火的微弱、文字创作的坚守等元素,展现了诗人深夜里的情感变化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描绘了一幅深邃而美丽的夜景,体现了宋代词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与艺术表达。
幽幽青田山,积翠高千寻。
大溪经其南,白云在山阴。
下有隐者居,卜筑邃以深。
开门面石壁,结构依松林。
墙古薜荔长,砌閒苔藓侵。
檐间戏驯鹿,户外鸣幽禽。
花卉春佳冶,竹木夏萧森。
秋宵月照牖,冬晨雪明岑。
尘坌讵能到,车马绝过临。
其中何所有,乃有书与琴。
逍遥足忘世,俯仰可娱心。
酒熟聊自醉,兴来时独吟。
永谢城市喧,何用怀缨簪。
穹林立乔松,峭壁插平地。
苍茫绝飞鸟,倏忽见群骑。
杂袭衣与裘,蒙茸间毡毳。
差池鞭弭间,孰识谁贱贵。
忆昔从北征,驱车出幽蓟。
天时大雨雪,道远恐遂泥。
牛马俱阻寒,驴骡缩如猬。
所见人物殊,适与此图类。
当时皇风淳,声教浃遐裔。
雕题与被发,商贾罔不至。
自从烟尘生,河海隔氛翳。
舟车断往来,榛莽极荒秽。
邂逅见此图,俯仰今昔异。
矫首欲无言,长空正迢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