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白钟声寂,山秋夜色多。
倚阑成雪界,按户即天河。
野气沉平楚,池光转碧萝。
忽闻清籁发,凄绝独如何。
地白钟声寂,山秋夜色多。
倚阑成雪界,按户即天河。
野气沉平楚,池光转碧萝。
忽闻清籁发,凄绝独如何。
这首明代诗人董应举的《西山来青轩对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沉的秋夜画面。首句“地白钟声寂”,以地面如霜的月色和远处寺庙的钟声悄然无声,渲染出夜晚的寂静。接着,“山秋夜色多”进一步强调了秋天山间的浓重夜色。
“倚阑成雪界”写诗人倚靠栏杆,眼前的景象仿佛被月光染成了洁白的雪界,展现出月色的皎洁。而“按户即天河”则运用比喻,形容月光照亮的窗户如同银河洒落人间,增添了神秘与浪漫的气息。
“野气沉平楚”描绘了野外的空气因月光而显得凝重,如同覆盖在平原上的楚天,更显广阔深远。池塘的水面在月光下泛起碧绿的波光,映照着藤萝的影子,形成“池光转碧萝”的动态画面。
最后两句“忽闻清籁发,凄绝独如何”,诗人被这宁静的夜晚中忽然传来的清脆乐音所触动,感到孤独而凄美,引发深深的共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月夜的独特感受,以及对自然与孤独的深刻思考。
羌马轶河西,诏下绝贡聘。
自是封疆臣,都俞命弥敬。
莫如小司徒,钦哉往临庆。
貔貅十万人,大半爵公乘。
恩将怀其心,威足系其颈。
牧无南向尘,指挥罔不定。
边氓歌夜耕,更续公刘政。
今日燕西园,愧接儒林盛。
阳关断谁肠,笑把金钟听。
家世本诗书,无劳霍去病。
秦人被涂炭,郦生自清狂。
暴吏不得加,高怀信旁洋。
山东赤龙长,兴啸取功名。
冯轼下全齐,其身先就烹。
古人不轻死,何尝贵其生。
顾已有所造,二途皆一征。
有谁怜是翁,欲以身徇荣。
未卒杯酒乐,苍茫祸来婴。
所怀奄不救,焉如监门清。
乃知谬厝置,视世已皆轻。
死者良可叹,世俗方营营。
至仁吾所师,但欲穷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