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湿卧南窗,将夕暴雨作。
绿树暗濛濛,流泉鸣凿凿。
黔突苟幸足,心静本无乐。
夜半长风号,江流应更恶。
暑湿卧南窗,将夕暴雨作。
绿树暗濛濛,流泉鸣凿凿。
黔突苟幸足,心静本无乐。
夜半长风号,江流应更恶。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至傍晚时分,一场暴雨突然降临的情景。诗人沈辽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和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暑湿卧南窗”,描绘了夏日炎炎,诗人独坐南窗之下,感受着潮湿的空气,暗示了一种慵懒或避世的心态。接着,“将夕暴雨作”点明了时间的转变,由日暮时分开始,一场暴雨悄然来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动态感和紧张气氛。
“绿树暗濛濛,流泉鸣凿凿”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生动的氛围。绿树在暴雨中显得更加深邃,仿佛被一层朦胧的雾气所笼罩;而远处的山间泉水,在雨声的衬托下,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凿石般清晰可闻,给人以清凉之感。
“黔突苟幸足,心静本无乐”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只要内心平静,便能自得其乐。这里的“黔突”借指简陋的生活条件,但诗人并不以此为苦,而是将其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强调了精神层面的满足。
最后,“夜半长风号,江流应更恶”预示了夜晚的来临和可能加剧的风雨。长风呼啸,江水翻腾,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和不可预测性,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逆境中保持平和心态的人生态度。
黄沙满襟袖,客怀无一展。
时梦江南游,青山情不浅。
今晨觉爽气,悠然见绝巘。
矗矗既崚嶒,邈邈何旷缅。
塞垣千里接,白云共舒卷。
霁色落长安,空翠无近远。
赏心谁与谐,灵境终当践。
虽无薜萝衣,一洗风尘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