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雪未消,秋浦春太早。
柳萼为谁开,梅花同我老。
少年薄游意,落日晴空杳。
林下寂无人,烟外啼幽鸟。
南山雪未消,秋浦春太早。
柳萼为谁开,梅花同我老。
少年薄游意,落日晴空杳。
林下寂无人,烟外啼幽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沈辽在林中偶遇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交织。
首句“南山雪未消”,以雪景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静谧的氛围,暗示着冬日的余韵尚未完全散去。接着,“秋浦春太早”则巧妙地转折,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似乎过于急促,与前句形成对比,引人思考季节更迭的微妙之处。
“柳萼为谁开,梅花同我老。”这两句将视角转向自然界中的植物,柳花和梅花分别象征着生命的新生与岁月的流逝。柳花的开放似乎没有特定的对象,而梅花则与诗人一同见证了时间的流转,暗含着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少年薄游意,落日晴空杳。”转而描绘诗人年轻时的出游心情,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记忆如同夕阳下的天空,渐渐模糊,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最后,“林下寂无人,烟外啼幽鸟。”这两句收束全诗,描绘了一幅林间寂静的画面,只有远处的鸟鸣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整个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机,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融合了诗人对时间、生命以及过往经历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义宁贤父子,豪杰心所归。
伯严不急仕,峻节如其诗。
栖迟对蒋山,睥睨郁深悲。
天将纵其才,授子肆与奇。
神骨重更寒,绝非人力为。
安能抹青红,搔首而弄姿。
昨者哦五言,缄封肯见遗。
发之惟鹤声,一一上天飞。
高谈辟户牖,要道秘枢机。
愿闻用世说,胡为靳相规。
嘻嘻戊戌人,抚心未忘哀。
大名虽震世,岂如我独知。
深人何妨作浅语,浅人好深终非深。
观人以此得八九,能辨深浅真知音。
夏君善我比子尹,子尹绝肆吾所畏。
冷情暖思却难同,饮水自知在馀味。
旧学商量今有几,终让义宁陈君耳。
夏君才调更清真,长吉谁能加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