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吊台湾·其一》
《吊台湾·其一》全文
清 / 陈季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忆从海上访仙踪,今隔蓬山几万重。

蜃市楼台随水逝,桃源天地付云封。

怜他鳌戴偏无力,待到狼吞又取容。

两字亢卑浑不解,边氛从此正汹汹。

(0)
鉴赏

这首诗《吊台湾(其一)》由清代诗人陈季同所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台湾历史变迁与现实境遇的感慨。

首联“忆从海上访仙踪,今隔蓬山几万重。”以“海上访仙”起兴,暗喻对台湾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而“蓬山几万重”则形象地描绘了时空的遥远与阻隔,预示着台湾与大陆之间的距离感。

颔联“蜃市楼台随水逝,桃源天地付云封。”运用了“蜃市”与“桃源”的典故,前者象征虚幻与幻灭,后者代表理想与避世。这两句描绘了台湾如同梦幻泡影,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失,理想之地也因云雾封锁而难以触及,表达了对台湾命运多舛的深切同情。

颈联“怜他鳌戴偏无力,待到狼吞又取容。”中,“鳌戴”借用了神话中的巨鳌背负天体的形象,此处用来形容台湾在历史长河中的脆弱与无助;“狼吞”则比喻外敌的贪婪与侵略。这一联表达了对台湾在面对外来压力时无力自保的同情,以及对外来势力入侵的谴责。

尾联“两字亢卑浑不解,边氛从此正汹汹。”以“两字亢卑”隐喻复杂的人际关系或政治立场,暗示了台湾问题的复杂性与敏感性;“边氛”指边境的氛围或局势,强调了台湾问题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一联揭示了台湾问题的深远影响与紧迫性,以及其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与社会因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台湾历史、地理、文化及现实的深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台湾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忧虑,同时也反映了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作者介绍
陈季同

陈季同
朝代:清

陈季同(1851~1905),字敬如,福建侯官人。同治八年(1869)肄业于福建船政学堂,习法语。十二年(1873)朝议拟派使驻西洋各国,船政大臣沈葆桢保以都司,偕洋员日尔格游历欧州。十三年(1874)归,升参将,并加副将衔。十四年(1875)起,随李凤苞使各国,为翻译,后朝廷交涉多委之。三十一年(1905)卒于金陵,时主官报、翻译两局。著有《三乘槎客诗文集》十卷、《庐沟吟》一卷、《黔游集》一卷及法文书数种
猜你喜欢

下山逢故人

妾身本薄命,轻弃城南隅。

庭前厌芍药,山上采蘼芜。

春风罥纨袖,零露湿罗襦。

羞将憔悴日,提笼逢故夫。

(0)

杂体诗.奉和鲁望闲居杂题五首.寺钟暝

百缘斗薮无尘土,寸地章煌欲布金。

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

(0)

福先寺雪中饯刘苏州

送君何处展离筵,大梵王宫大雪天。

庾岭梅花落歌管,谢家柳絮扑金田。

乱从纨袖交加舞,醉入篮舆取次眠。

却笑召邹兼访戴,只持空酒驾空船。

(0)

宣州崔大夫閤老忽以近诗数十首见示吟讽之下窃有所喜因成长句寄题郡斋

谢玄晖殁吟声寝,郡阁寥寥笔砚闲。

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间。

忽惊歌雪今朝至,必恐文星昨夜还。

再喜宣城章句动,飞觞遥贺敬亭山。

(0)

放言五首·其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

莫笑贱贫誇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0)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形骸僶俛班行内,骨肉句留俸禄中。

无奈攀缘随手长,亦知恩爱到头空。

草堂久闭庐山下,竹院新抛洛水东。

自是未能归去得,世间谁要白须翁。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