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曲溪环处士家,鼓楼楼下树槎枒。
龙去潭空名不朽,惟见平汀涌白沙。
六曲溪环处士家,鼓楼楼下树槎枒。
龙去潭空名不朽,惟见平汀涌白沙。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景象。首句“六曲溪环处士家”,以“六曲”形容溪流曲折蜿蜒,巧妙地勾勒出一处隐居之地的自然环境,暗示了居住于此的“处士”(即隐士)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接着,“鼓楼楼下树槎枒”一句,通过“鼓楼”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以及“槎枒”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树木的形态,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片生机勃勃的自然之中。
“龙去潭空名不朽”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龙”视为吉祥和力量的象征,而“潭空”则暗示了过去辉煌的消逝,但“名不朽”强调了历史和传说中留下的印记,即便物是人非,某些精神或事迹依然被后人铭记。这不仅表达了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也蕴含着对传承与记忆的深刻思考。
最后一句“惟见平汀涌白沙”,以“平汀”和“涌白沙”构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描绘了水面的平静与广阔,另一方面通过“涌”字形象地表现了沙粒在水中的动态美。整个画面既静谧又充满活力,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现实的巧妙融合,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自然美景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和谐、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此恨绵绵。祗相思相望,相见相怜。
天涯几回肠断,怕诉尊前。
我是江湖飘荡,纵欢场、旧恨重牵。
杜郎负年少,一榻春愁,鬓影茶烟。
佳人原绝代,叹天寒倚竹,火宅生莲。
偷来灵药,空误碧海青天。
苦劝东风絮酒,祝三春、花命须延。
韶芳奈何许,今日啼莺,明日啼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