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腊尽又逢春,想见春来气象新。
造物小儿徒自苦,先生已办逐傩人。
看看腊尽又逢春,想见春来气象新。
造物小儿徒自苦,先生已办逐傩人。
这首诗描绘了冬去春来,万象更新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着对友人杨学士士奇卧病在床的关切之情。诗中以“腊尽又逢春”开篇,点明时间更迭,春回大地的景象。接着,“想见春来气象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新气象的期待与想象,暗示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氛围。
“造物小儿徒自苦”这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变化比作“造物”的行为,赋予其孩童般的天真与无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在季节更替中的变化过程,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现象的哲思。这里的“徒自苦”可能是指自然界的某些变化给人类带来的不便或挑战,但最终这些变化都是为了新的开始和成长。
最后一句“先生已办逐傩人”,则直接表达了对友人杨学士士奇的关怀。这里“逐傩”是一种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象征着驱除疾病、迎接健康与幸福。诗人通过这一习俗,表达了对朋友早日康复、重新活跃于社会生活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季节变换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还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福,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关怀的主题。
死生昼夜理,在人皆善言。
及乎处其际,变色不能前。
徬徨顾妻子,事事成悲怜。
请看涂岭穴,中有长生天。
上书论国忧,志欲除其奸。
天人与顺逆,大义何昭然。
玉工昩其理,反为和氏愆。
营兹以待终,将归要领全。
圣皇重直谏,再命居台端。
直气不可回,风节故桓桓。
容悦亮非欢,忠义素所安。
岂如庄列辈,呴呴谈神仙。
子陵遁世士,因乱在齐邦。
羊裘物色中,三徵往帝乡。
傲睨帝王尊,唾视名利场。
辞荣良足钦,适用非所长。
观其卧床对,岂不由衷肠。
愿从巢父流,接迹颍水阳。
诏许放还山,于焉渔且耕。
君臣义交尽,故旧情靡忘。
希文守兹郡,披榛吊颓荒。
饰词荐蘋藻,伐石铭文章。
节礼两言立,日月可争光。
如规莫加圆,如矩莫加方。
后贤务新奇,论议太低昂。
遂令礼贤举,造化聚讼端。
唯陵固汉人,清节起东京。
况之三代士,斯言殊未当。
逝者如有闻,应亦以为平。
遥遥望云山,永言多慨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