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漂荡别离天,心似游丝百尺牵。
见说人归归雁后,那堪泪落落花前。
南都翠黛宜为史,北里红笺定几篇。
争似碧窗银烛夜,月痕依约话缠绵。
春光漂荡别离天,心似游丝百尺牵。
见说人归归雁后,那堪泪落落花前。
南都翠黛宜为史,北里红笺定几篇。
争似碧窗银烛夜,月痕依约话缠绵。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寄怀韬仲秣陵并促归骑(其一)》描绘了春天中离别的伤感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首句“春光漂荡别离天”,以春光的流转暗示离别的无奈,如同游丝般的心绪被牵动。次句“心似游丝百尺牵”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的飘忽不定和牵扯。
“见说人归归雁后”借归雁寓言友人归期遥遥,而“那堪泪落落花前”则表达了在春花凋零时更添伤感,泪水不自觉地滑落。接下来,“南都翠黛宜为史”将南都的女子比喻为历史中的才女,暗示友人才情出众;“北里红笺定几篇”则想象他们在北里的生活,期待他们能写出更多佳作。
最后两句“争似碧窗银烛夜,月痕依约话缠绵”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比起现实的分离,诗人更愿与友人在月光下,透过银烛的微光,诉说绵长的情思,显得更加理想化和深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相聚时光的向往。
风卷双旌雪覆鞯,远骑白马出行边。
兵驰空壁三千帜,客宴高堂十万钱。
屏里旧图鱼复阵,灯前新注《豹韬篇》。
功成他日论诸将,只有荀郎最少年。
我闻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灵迹纪真箓。
金华秀出向东南,远胜阳明与勾曲。
楼台缥缈开烟霞,天帝赐与神仙家。
灵源有路不可入,但见几片流出云中花。
子房之师赤松子,三千年前亦居此。
飞行恍惚谁解寻,漫说至今犹不死。
松花酒熟何处游,瑶草自绿春岩幽。
群羊卧地散如石,老鹿耕田驯似牛。
闻有隐君子,乃是学仙者。
自从入山中,不曾到山下。
世人莫知其姓名,以山呼之不敢轻。
樵夫忽见苦未识,识疑便是黄初平。
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茯苓夜煮倘许飧,铁杖来敲石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