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久随狂虏没,春芜又向冢头青。
如今忆得当时事,为尔伤心一涕零。
家国久随狂虏没,春芜又向冢头青。
如今忆得当时事,为尔伤心一涕零。
这首诗《经故宫女坟有感(其一)》由唐代诗人聂通志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家国沦陷、春草萋萋的景象,以及对往昔的回忆与深深的情感共鸣。
首句“家国久随狂虏没”,开篇即点明了家国遭受外敌侵扰,长久以来陷入战乱之中,暗示了一段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接着,“春芜又向冢头青”一句,以春天新生的草木反衬出墓地的荒凉与时间的流逝,形象地表现了岁月无情,历史遗迹在自然的循环中逐渐被遗忘。
后两句“如今忆得当时事,为尔伤心一涕零”,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哀伤。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诗人回想起曾经的家国兴衰,不禁为之动容,泪水滑落。这一情感的流露,不仅体现了个人对历史的感慨,也反映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和对过往的深切怀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历史反思价值。
白云封断仙岩路,重重洞门深窈。
翠竹笼烟,苍崖溅瀑,古木阴森回抱。
坛空不老。
锁一片莓台、几丛莎草。
试把桃源,较量风景是谁好。
乘鸾人去已久,只今惟有,鹤飞猿啸。
树拥香幢,泉敲玉佩,疑是群仙重到。
尘氛可笑。
久志慕丹台,梦思蓬岛,愿把英游,细参梨与枣。
瑞芳楼下,有花中君子,群然相聚。
笑把筒露浥,来庆黄堂初度。
净植无尘,清香近远,人与花名伍。
六郎那得,这般潇洒襟宇。
运了多少兵筹,依红泛绿,向俭池容与。
歌裤方腾持节去,未许制衣湘楚。
紫禁荷囊,玉堂莲炬,遍历清华处。
归寻太乙,轻舟一叶江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