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七》
《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七》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一生不把两眉愁,厌听瓢声笑许由。

愿荷锄来翻畎亩,懒携刺去谒公侯。

酒倾明月清风夜,诗琢空山落木秋。

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

(0)
翻译
一生从未为双眉紧锁忧虑,厌倦了像许由那样听水瓢声的隐居生活。
我愿意扛着锄头在田间劳作,懒得带着荆棘去拜访达官贵人。
夜晚在明亮的月光和清风中饮酒,秋天在空山中吟咏诗歌。
关于命运的起伏和世事的变迁都无需询问,自然的霜雪还未降临到我的头上。
注释
瓢声:比喻世间的琐事或隐居生活的象征。
许由:古代隐士,以不慕名利著称。
荷锄:扛着锄头,表示农耕生活。
公侯:古代贵族或有权势的人。
坎止流行:人生的起起落落。
霜雪:比喻人生的艰难困苦。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杨公远所作,名为《借虚谷太博狂吟十诗韵书怀并呈太博(其七)》。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和追求自然、自由生活的理想。

"一生不把两眉愁,厌听瓢声笑许由。" 这两句表明诗人不愿意为琐碎的事务而烦恼,反而乐于听着井水汲水的声音随遇而安,显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愿荷锄来翻畎亩,懒携刺去谒公侯。"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过上自耕自食的田园生活,不愿意再去拜访官员,这里体现出一种逃离世俗、追求简单自然生活的情怀。

"酒倾明月清风夜,诗琢空山落木秋。"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明亮的月夜中,以清风为伴饮酒赋诗的景象,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坎止流行俱莫问,自然霜雪未蒙头。" 这两句则表现出诗人的超脱心境,对世间纷争不再过问,只愿意顺其自然,哪怕是到了年老时期也依然如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束缚的拒绝,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心平静的理想。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舟中怀夔门亲旧八绝·其一卢运使

双峰握节国西门,直气森森老更尊。

一榻独容徐孺子,人间□尽有陈蕃。

(0)

寿太师益公·其八

庆源衮衮益光华,闻道诸孙总称家。

活却生灵千百万,阴功天报的无差。

(0)

寿秦太师·其一

北斗回春半浃辰,秦淮衮衮滟精神。

六朝旧郁兴王业,千载犹钟命世人。

便与斯文生羽翼,悬知上圣倚经纶。

形容盛德非常事,再拜寒儒请具陈。

(0)

对厅致语口号

心倾葵藿斗南边,秩秩簪绅再就筵。

方伯举杯均舜酒,外台连璧颂尧年。

望云鳌鳌跃三百,指日鹓行官九迁。

秘殿此时同广宴,宫花深处拜传宣。

(0)

天申节道场所回栏阶白语口号

濯冠沐浴意能虔,已萃缁黄介万年。

乐备八音浮喜气,香飘九陌凝祥烟。

双旌未用催茸纛,四牡何妨款著鞭。

夹道邦人方属目,试教舞袖略回旋。

(0)

杂咏下.百结

体轻难受雨,枝软不禁风。

全赖结蟠力,能超造化功。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