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冠沐浴意能虔,已萃缁黄介万年。
乐备八音浮喜气,香飘九陌凝祥烟。
双旌未用催茸纛,四牡何妨款著鞭。
夹道邦人方属目,试教舞袖略回旋。
濯冠沐浴意能虔,已萃缁黄介万年。
乐备八音浮喜气,香飘九陌凝祥烟。
双旌未用催茸纛,四牡何妨款著鞭。
夹道邦人方属目,试教舞袖略回旋。
此诗描绘了天申节庆典中的一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仪式的庄重与欢乐氛围。首句“濯冠沐浴意能虔”,生动地刻画了参与庆典者在仪式前的虔诚准备,仿佛是洗净心灵,以纯净之心迎接神圣时刻的到来。接下来,“已萃缁黄介万年”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将缁(黑色僧衣)黄(僧帽)汇聚,寓意着宗教力量的凝聚,预示着庆典将为万世带来福祉。
“乐备八音浮喜气,香飘九陌凝祥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庆典的热烈与祥和。八音齐奏,乐声飘扬,营造出一片欢愉的气氛;而香烟缭绕,弥漫在大街小巷,不仅带来了香气,更凝聚了吉祥之气。这两句通过听觉与嗅觉的双重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热闹非凡的庆典之中。
“双旌未用催茸纛,四牡何妨款著鞭”则展示了庆典队伍的威严与秩序。双旌作为仪仗的一部分,虽未急促挥动,但其庄严的存在本身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四牡(四匹马)缓缓行进,轻轻抽打马鞭,既体现了对庆典的尊重,也展现了队伍的从容不迫。
最后,“夹道邦人方属目,试教舞袖略回旋”两句,描绘了庆典沿途民众的反应。他们纷纷驻足观看,眼中满是对这场盛事的好奇与赞叹。而“试教舞袖略回旋”一句,以舞蹈的轻盈动作作为收尾,不仅呼应了庆典的欢乐主题,也暗示了庆典的圆满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申节庆典细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社会对宗教活动的重视与庆祝的热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和平、祥和生活的美好祝愿。
岁晚湘水滨,黄尘似河朔。
江流涸欲尽,瓶罂汲馀浊。
闹闻双旌出,千骑烁山岳。
雪云卷山去,天宇献辽邈。
娇鸦集风枝,冻鹤时俛啄。
谭兵杜牧之,赋诗果横槊。
山虽非故人,识面亦已数。
文章固馀事,正尔全三乐。
太丘令国器,谠议久扬榷。
长吉有美才,崭然见头角。
君看分韵诗,夭力那容学。
嗟余老山林,辈流殊龌龊。
宁料寒窘中,见此三卓荦。
和诗无杰句,钝涩费磨琢。
穷略似孟郊,必劣追韩偓。
去年社燕前,道人江南住。
一笑塞鸿来,又在龙安浦。
今年寒食后,归心忽飘絮。
不知换秋菊,能复如期否。
此生付浮云,忽散还复聚。
要之不可必,恐作人间雨。
行藏类隐峰,两踏石头路。
故山有遗恨,缺典念马祖。
落日颓金盆,苍茫烟水莫。
离情渺难收,摹写入凝伫。
迂疏世不要,冷落眠山寺。
空山断往还,落花自流水。
平生所怀人,那料千里至。
欢极看屋梁,通夕不成寐。
晓从城郭来,山亦为余喜。
登门见眉须,已觉增爽气。
洪徐皆人龙,论议例英伟。
君于二老间,妙语发温粹。
胡为下僚中,混此万乘器。
摄衣愿从君,举步惧推鄙。
安知出爱忘,剧谈略势位。
便欲携与东,载我以船尾。
予生分奇蹇,事事得败意。
独于天下豪,未识已神契。
天公亦见怜,以此厚我耳。
西湖今古胜,前辈风流地。
风月久乾没,画舫谁料理。
行当入君手,想见饱风味。
不得陪清游,起坐终夜喟。
定有湖上诗,无辞远相寄。
《洪玉父赴官颍川会余金陵》【宋·释德洪】迂疏世不要,冷落眠山寺。空山断往还,落花自流水。平生所怀人,那料千里至。欢极看屋梁,通夕不成寐。晓从城郭来,山亦为余喜。登门见眉须,已觉增爽气。洪徐皆人龙,论议例英伟。君于二老间,妙语发温粹。胡为下僚中,混此万乘器。摄衣愿从君,举步惧推鄙。安知出爱忘,剧谈略势位。便欲携与东,载我以船尾。予生分奇蹇,事事得败意。独于天下豪,未识已神契。天公亦见怜,以此厚我耳。西湖今古胜,前辈风流地。风月久乾没,画舫谁料理。行当入君手,想见饱风味。不得陪清游,起坐终夜喟。定有湖上诗,无辞远相寄。
https://shici.929r.com/shici/Ig9ihBqr4.html
江夏无双果无双,子云赋工未必尔。
那知一饭在家僧,真是潜山癞居士。
春湖白鸥未入手,衣冠林中作蝉蜕。
平生俯视造物儿,儿顽不省犹相戏。
罗浮旧游今再游,一念去来开眼睡。
泊舟隔岸望湘山,应爱烟霏浮幕翠。
快当著屐上千岩,要看松风迎笑齿。
公虽妍蚩付一目,定自胸中有泾渭。
我非破头山下人,闻弦赏音亦风味。
知君不传西土衣,一龙一蛇聊玩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