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源衮衮益光华,闻道诸孙总称家。
活却生灵千百万,阴功天报的无差。
庆源衮衮益光华,闻道诸孙总称家。
活却生灵千百万,阴功天报的无差。
此诗颂扬了太师益公的功德与威望,描绘了他为国为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首句“庆源衮衮益光华”以“庆源”喻指太师益公的家族或背景,用“衮衮”形容其声名与荣耀如江河般浩荡不息,展现出其卓越的影响力和光辉形象。
接着,“闻道诸孙总称家”一句,通过提及太师益公的子孙皆受到赞誉,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家族声誉之高,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这不仅体现了家族的传承与荣耀,也暗示了太师益公在道德与品行上的典范作用。
“活却生灵千百万”则直接赞美了太师益公的政绩与仁德,表明他通过自己的治理与决策,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与福祉,展现了其作为领导者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感。这一句不仅凸显了太师益公的功绩,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官员治理能力与道德品质的高度评价。
最后一句“阴功天报的无差”巧妙地运用了“阴功”一词,意指太师益公在世时虽未显赫于人前的善行,但上天会公正地给予回报,不会有所偏颇。这既是对太师益公高尚品德的肯定,也是对后世的一种启示,即行善积德终将得到应有的回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师益公的颂扬,不仅赞扬了他的个人成就与品德,也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官员治理能力、道德品质以及家族荣誉的重视,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昨朝晴,今朝雨。渺莽遽如许。
厌听儿童,总是涨江语。
是谁力挽天河,误他仙客,并失却、乘槎来路。
断肠苦。剪烛深夜巴山,酒醒听如故。
勃窣荷衣,堕泪少乾土。
从初错铸鸱夷,不如归去,到今此、欲归何处。
昨醉君家酒。从今十万八千场,未疏老友。
人道水仙标格俊,不许梅花殿后。
但赢得、一年年瘦。
迤逦聚星楼上雪,待天风、浩荡重携手。
酌君酒,献君寿。年前春入燕台柳。
看联翩、四辈金鞭,长楸承受。
岂有中朝瓯覆久,更落闽山海口。
端自有、玉堂金斗。
我喜明年申又酉,但乞浆、所得皆醇酎。
拚醉里,送行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