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无又有之,细亦不毫丝。
未许迎眸数,才容洒面知。
积能成树滴,散忽被风吹。
野烧痕初动,春鞭政要诗。
云无又有之,细亦不毫丝。
未许迎眸数,才容洒面知。
积能成树滴,散忽被风吹。
野烧痕初动,春鞭政要诗。
此诗描绘了一场细雨的景象。开篇“云无又有之,细亦不毫丝”表达了这场雨细到极点,如同云中的水汽轻柔地降落,没有一丝豪放之感。接着“未许迎眸数,才容洒面知”则写出了这种细雨即将落下,但还没有到来之前的那份期待和等待。这里的“眉目”比喻为细微的雨滴,而“才容洒面”则是说这细雨刚好可以湿润脸庞,表现了雨势之轻盈。
以下两句,“积能成树滴,散忽被风吹”深化了细雨的特性。积攒起来原本足以形成如树那样的水流,但实际上这些细小的雨滴却在风中飘摇,不定向,这种对比强调了细雨之细弱无力。
最后,“野烧痕初动,春鞭政要诗”则是说在这样的细雨中,即使是野外的枯草也开始被湿润,显示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这种细雨对于农事来说正当其时,是对春季农业管理的赞美。
整体来看,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细雨给大地带来的滋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和感悟。
人间尚有薄寒侵,和气先薰草树心。
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
潺潺嫩水生幽谷,漠漠轻烟动远林。
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周任。
昔予出东城,初见垄上耕。
忽忽日北至,岁月良可惊。
虽云一草死,万物尚华荣。
谁能当此时,叹息微阴生。
陌上秋风动酒旗,江头丝竹竞相追。
正当海晏河清日,便是修文偃武时。
绣毂尽为行乐伴,艳歌皆属太平诗。
微臣幸忝颁尧历,一望郊原惬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