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春日即事》
《次韵春日即事》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人间尚有薄寒侵,和气先薰草树心。

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

潺潺嫩水生幽谷,漠漠轻烟动远林。

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周任。

(0)
注释
薄寒:轻微的寒冷。
薰:熏染,使温暖。
齐破蕾:花朵同时绽放。
青黄相向:绿色和黄色的叶子相对。
潺潺:流水声。
漠漠:形容轻烟弥漫。
病得:因病态而。
班春:迎接春天。
周任:古代贤臣,此处指有责任感的人。
翻译
人间仍有微寒侵袭,温暖的气息先熏染了草木之心。
红花与白蕊各自绽放,绿叶与黄叶相互映衬,像是要交接阴晴的天色。
山谷中流淌着清泉,轻烟在远处的树林间飘动。
病弱的我只担任了一个小官,跟随太守,无法像周任那样为春天的到来做出贡献,深感惭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人间尚有薄寒侵,和气先薰草树心"表明虽然春天还带着些许凉意,但温暖的阳光已经开始融化大地,唤醒了植物的心脏。接下来的"丹白自分齐破蕾,青黄相向欲交阴"则是对初春花朵绽放的细腻描写,其中“丹白”指的是不同颜色的花朵,它们在春风中竞相开放,而“青黄相向欲交阴”则形象地表达了树木间嫩叶初生的场景,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潺潺嫩水生幽谷,漠漠轻烟动远林"更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宁静与和谐。小溪流淌于深邃的山谷中,带来了生命的活力;远处的森林被轻柔的烟雾笼罩,营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

诗人在最后两句"病得一官随太守,班春无助愧周任"流露出个人情感的色彩。由于病痛,他不得不放弃了官职的重担,跟随太守去了新的地方。在新的一年里,他感到自己无法尽到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心生忧虑和愧疚。

总体而言,这首诗既展示了王安石精湛细腻的情感表达,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把握和艺术加工。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大风雨从汉阳渡

中流拔剑横江水,雪浪如山复几重。

浮世津涯何莽苍,平生淮海在心胸。

天边电笑多投马,雨后风颠远送龙。

回首晴川烟树阔,夕阳一角度疏钟。

(0)

潞河舟次

春色在杨柳,北风犹峭寒。

城阴连岸暝,浦浪激云宽。

蔬少厨人计,钟残旅梦安。

箧书留谏草,未折寸心丹。

(0)

宁武刘夫人箭

森索妖星动赤埃,蒙坑不守雁门开。

长驱无阻吹唇疾,宁武关头一箭来。

惜哉一箭但中目,噀血天狼能齧镞。

连飞一箭殪其雌,狐狸不得上门屋。

大小眼贼相持哭,小眼含泪大眼瞋,眼开眼阖光瞵瞵。

如此善射信有神,周将军妻刘夫人。

夫人善射贼胆落,丁零无声夜张幕。

可惜援兵阻太原,婴城力尽张空彍。

荷叶坪荒走封豕,抽刀不断牛涔水。

恨眦欲裂银腭穿,母子父妻火中死。

贼心虽喜犹仿偟,前途虑有张睢阳。

系帛书来贼乃北,迎降苦恨云中姜。

当时寇盗犹癣鳞,草间偷窃同黄巾。

中朝女子解破贼,萧山沈与忠州秦。

绣旂沁水如云屯,即此足可清烟尘。

何况更有卢宜兴,雁门尚书同被徵。

祇缘误用李曲沃,南征复任杨武陵,庙谟颠倒诚难凭,金床看看妖兔登,令人怀古悲填膺。

至今韊服藏州库,神光丙夜连句注。

碧血模糊赤雁翎,弯弧想见飞虻怒。

此地犹来重名节,宵筵铜斗飞冤雪。

殉夫昔有代妃贤,殉国今见夫人烈。

殉夫之笄名不磨,射贼之箭终不灭。

吁嗟乎,箭头不过三寸铁。

(0)

蔚州秋怀·其一

叶下亭皋信已霜,捣衣声里杵砧忙。

独寻野兴呼驴语,尽放乡心逐雁翔。

环郭万山遮远睇,凌空一塔点秋光。

浮云无限苍茫意,黯黯无言绕客肠。

(0)

闻官军收复准部四城·其五

甲子江南定,西征系圣颜。

至今尧典在,回忆禹谟艰。

王者真无战,中原不复关。

凄凉告庙日,云气满桥山。

(0)

游峨眉归偶成

海南笠屐遍经过,咫尺仙乡不到何?

未倚青冥追太白,空谈翠埽笑东坡。

心知吾道高深在,身入名山福寿多。

宝瑟琼箫殊好事,一筇五日踏三峨。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