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浪浮千树,金衣恰数声。
上林人载酒,何似此中听。
翠浪浮千树,金衣恰数声。
上林人载酒,何似此中听。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柳浪闻莺的美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
首句“翠浪浮千树”,诗人以“翠浪”比喻随风摇曳的柳树,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柳树在湖面上轻盈舞动的情景,仿佛是绿色的波浪在翻滚。接着,“金衣恰数声”一句,巧妙地将黄莺的啼鸣比作金衣,不仅突出了黄莺色彩的鲜艳,也强调了它们歌声的悦耳动听。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营造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
后两句“上林人载酒,何似此中听”,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美景之中,与友人一同饮酒赏景。对比之下,他更倾向于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聆听黄莺的歌唱,而非在上林(古代皇家园林)中饮酒。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向往,以及对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柳树、黄莺、饮酒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不得黄花九日吹,空看野叶翠葳蕤。
渊明酩酊知何处,子美萧条向此时。
委翳似甘终草莽,栽培空欲傍藩篱。
可怜蜂蝶飘零后,始有闲人把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