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处分明答处端,还同双剑倚天寒。
一从楼阁门开后,满面惭惶无处安。
问处分明答处端,还同双剑倚天寒。
一从楼阁门开后,满面惭惶无处安。
这首诗名为《颂古五首·其二》,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人释如琰。诗的内容以问答的形式展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情境。"问处分明答处端",这里的"处分"可能指的是内心的疑惑或抉择,而"答处端"则暗示了答案清晰但又带有某种严肃或不易接受的意味。接下来的"还同双剑倚天寒",将问题比作倚天之剑,既象征着问题的尖锐和重要性,又暗示了回答者面对时的冷静与艰难。
"一从楼阁门开后",这里的"楼阁门"可能是象征性的,代表知识的殿堂或者权威的揭示,一旦这扇门打开,意味着答案揭晓。然而,"满面惭惶无处安",诗人描述了得到答案后的反应,惭愧与惶恐交织,反映出面对真相时的复杂情绪,同时也暗示了问题的深度和解答的冲击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比喻和心理描绘,展现了面对重大问题时的内心挣扎和对答案的深刻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情感深度。
一别罗浮竟未还,观深廊古院多关。
君来几日行虚洞,仙去空坛在远山。
胎息存思当黑处,井华悬绠取朝间。
弊庐道室虽邻近,自乐冬阳炙背闲。
稍怜公事退,复遇夕阳时。
北朔霜凝竹,南山水入篱。
吟怀沧海侣,空问白云师。
恨不相从去,心惟野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