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我官永宁,天台祇兼驿。
如何三过雁,未省一投屐。
岂无谪仙梦,萧散到泉石。
亦有山中诗,淋漓堆醉墨。
当时巧酬唱,二左名藉藉。
戴子尔何为,十载名山客。
自言石桥下,醉耳惊霹雳。
石桥富孙子,一一粲圭璧。
希微小江山,妙尽丹青迹。
怜我逸少徒,念念岷峨适。
持此一拳许,已作千峰碧。
我生痴钝杀,两眼眩白黑。
尘埃浪奔走,簿领随戏剧。
何阶探道要,回首谢形役。
琴书载扁舟,归卧横塘侧。
天台何必到,去路饶荆棘。
端留石屏风,种种自可识。
嗟我官永宁,天台祇兼驿。
如何三过雁,未省一投屐。
岂无谪仙梦,萧散到泉石。
亦有山中诗,淋漓堆醉墨。
当时巧酬唱,二左名藉藉。
戴子尔何为,十载名山客。
自言石桥下,醉耳惊霹雳。
石桥富孙子,一一粲圭璧。
希微小江山,妙尽丹青迹。
怜我逸少徒,念念岷峨适。
持此一拳许,已作千峰碧。
我生痴钝杀,两眼眩白黑。
尘埃浪奔走,簿领随戏剧。
何阶探道要,回首谢形役。
琴书载扁舟,归卧横塘侧。
天台何必到,去路饶荆棘。
端留石屏风,种种自可识。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景衡所作的《石屏》。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石屏的喜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
诗的开头“嗟我官永宁,天台祇兼驿”,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厌倦,将自己比作在永宁官署中奔波的官员,只能偶尔通过天台驿站与外界联系。接着,“如何三过雁,未省一投屐”则以雁过而不驻足比喻自己在官场中的孤独与无助。
“岂无谪仙梦,萧散到泉石。亦有山中诗,淋漓堆醉墨”两句,诗人想象自己如同谪仙一般,自由自在地游历于山水之间,创作出充满酒意的山水诗篇。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当时巧酬唱,二左名藉藉。戴子尔何为,十载名山客”四句,提到了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友人戴子在名山中隐居十年的生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羡慕。
“自言石桥下,醉耳惊霹雳。石桥富孙子,一一粲圭璧”描述了石桥下的景象,以及石桥上雕刻的精美图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希微小江山,妙尽丹青迹。怜我逸少徒,念念岷峨适”表达了诗人对小江山的欣赏,以及对像王羲之这样的文人雅士的敬仰,希望能在岷峨山中寻得心灵的归宿。
“持此一拳许,已作千峰碧。我生痴钝杀,两眼眩白黑”诗人以一拳石比喻心中的山水之美,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其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因长期劳碌而视力衰退的感慨。
“尘埃浪奔走,簿领随戏剧。何阶探道要,回首谢形役”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渴望摆脱束缚,探寻人生的真谛。
最后,“琴书载扁舟,归卧横塘侧。天台何必到,去路饶荆棘。端留石屏风,种种自可识”诗人决定辞官归隐,以琴书为伴,在横塘边安度余生。他相信,真正的山水之美并不需要刻意寻找,就像石屏风上的图案一样,自然可见。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有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君不见温家玉镜台,提携抱握九重来。
君不见相如绿绮琴,一抚一拍凤凰音。
人生意气须及早,莫负当年行乐心。
荆王奏曲楚妃叹,曲尽欢终夜将半。
朱楼银阁正平生,碧草青苔坐芜漫。
当春对酒不须疑,视目相看能几时。
春风吹尽燕初至,此时自谓称君意。
秋露萎草鸿始归,此时衰暮与君违。
人生翻覆何常足,谁保容颜无是非。
金风飒已起,还是招渔翁。
携酒天姥岑,自弹峄阳桐。
脱却登山履,赤脚翘青筇。
泉声扫残暑,猿臂攀长松。
翠微泛樽绿,苔藓分烟红。
造化处术内,相对数壶空。
醉眠岭上草,不觉夜露浓。
一梦到天晓,始觉一醉中。
皎然梦中路,直到瀛洲东。
初平把我臂,相与骑白龙。
三留对上帝,玉楼十二重。
上帝赐我酒,送我敲金钟。
宝阁香敛苒,琪树寒玲珑。
动叶如笙篁,音律相怡融。
珍重此一醉,百骸出天地。
长如此梦魂,永谢名与利。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
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清谐欣有得,幽闲歘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
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
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
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秖令归思浩。
时雍表昌运,日正叶灵符。
德兼三代礼,功包四海图。
踰沙纷在列,执玉俨相趋。
清跸喧辇道,张乐骇天衢。
拂蜺九旗映,仪凤八音殊。
佳气浮仙掌,熏风绕帝梧。
天文光七政,皇恩被九区。
方陪瘗玉礼,珥笔岱山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