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夜不寐·其十五》
《秋夜不寐·其十五》全文
明 / 孙传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清宵爽气小斋偏,一榻萧閒可悟禅。

欢赏几虚游野屐,幽寻漫贷买山钱。

徵书不就高思邈,博物无能愧茂先。

客况真同秋意索,祗应搔首问青天。

(0)
鉴赏

此诗《秋夜不寐(其十五)》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描绘了诗人于秋夜难眠时的心境与思考。

首句“清宵爽气小斋偏”,点明时间与地点,秋夜的清爽之气在小斋中尤为明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一榻萧閒可悟禅”一句,诗人以“一榻”为中心,表达出在简朴的环境中寻求心灵平静与禅悟的渴望。

“欢赏几虚游野屐,幽寻漫贷买山钱”两句,通过对比欢愉的过往与当前的孤独,以及对自然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这里,“野屐”象征着自由自在的野外生活,“买山钱”则暗示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徵书不就高思邈,博物无能愧茂先”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自我反思与遗憾。他自谦于无法像高思邈那样有所成就,也表达了对知识与学问的渴望,但又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与愧疚。

最后,“客况真同秋意索,祗应搔首问青天”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与外界的自然景象相融合,以秋夜的寂寥与诗人内心的孤寂相对照,通过“搔首问青天”的动作,表达了对命运与宇宙的深沉思考和无尽的追问。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文人在特定情境下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美的向往,也有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求知欲。

作者介绍
孙传庭

孙传庭
朝代:明

孙传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代州镇武卫(今山西代县)人,明朝名将。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崇祯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总督陕西。次年升为兵部尚书(改称督师)。带兵镇压李自成、张献忠民变。由于时疫流行,粮草不足,兵员弹药缺少,朝廷催战,无奈草率出战,后兵败,在陕西潼关战死,马革裹尸,年约51岁。《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靖”。
猜你喜欢

白马湖泛舟三首·其二

何限人同在,心知我独来。

孤峰云不薄,万象日频开。

稼穑山中计,鸬鹚水上杯。

桃花忽如雨,髣髴到天台。

(0)

夜叹

纤月稍稍起,寒霾细细分。

穷途惟白雪,畏路是青云。

岂作鹓鸿侣,难期鹿豕群。

平生霄汉思,汨没向时氛。

(0)

江上行

杨子江头春雨残,广陵城外暮潮寒。

美人不见空捐佩,极浦逢春谁采兰。

山中碧草有何意,江上梅花只自看。

一片孤帆挂河汉,直须寻尔洞庭湾。

(0)

七哀诗为伊氏作

惊飙动高林,荆榛迷路岐。

中有愁思妇,哀叹一何悲。

借问悲何为,乃为良人思。

良人一以逝,十载守空帷。

十载何足言,千秋常若斯。

风波一朝起,骨肉以相疑。

生者不可拒,死者不可追。

宁使妾身捐,岂使妾行亏。

痛哭回白日,惨黯黄云垂。

青山一愤绝,重泉以为期。

寄谢朱颜者,贪生良足嗤。

(0)

五子诗·其一谢山人榛

落落沧海客,高视翰墨林。

披褐登燕台,悲风吹我襟。

踯躅冠盖间,四顾营知音。

淫思构篇章,一一郢中吟。

交李道益广,救卢义何深。

中怀皎白日,末俗徒黄金。

妻子且不问,况乃腥腐侵。

食胆岂不苦,斯文故难任。

茫茫四海内,独用千古心。

不学蓬蒿士,悠悠空陆沉。

(0)

陈平山鹊噪诗以此答之·其二

好音惟恐隔深树,一听恶声共弹罗。

啼鸟亦知随世变,鸦鸣何少鹊何多。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