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楚望苍茫,寒云接大荒。
雪融泉喷玉,沙净夜流霜。
草色先秋碧,松声带月凉。
丛林多古刹,喧梵自西方。
平楚望苍茫,寒云接大荒。
雪融泉喷玉,沙净夜流霜。
草色先秋碧,松声带月凉。
丛林多古刹,喧梵自西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乡村景象。首联“平楚望苍茫,寒云接大荒”以辽阔的视野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广阔无垠的自然画卷中,苍茫的天际与远处的荒野相连,营造出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氛围。接着,“雪融泉喷玉,沙净夜流霜”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去春来之际,雪水融化,泉水潺潺,如同玉石般晶莹剔透;而夜晚的沙漠则在月光下显得异常纯净,仿佛流动着一层层霜白,既生动又富有诗意。
“草色先秋碧,松声带月凉”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初秋时节,草地呈现出一片深碧,与天空的蓝相映成趣;而松林中的风声,在月光的照耀下,似乎也带着一丝凉意,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最后,“丛林多古刹,喧梵自西方”则点明了地点,暗示了佛教文化的融入,丛林中的古寺传来悠扬的梵音,仿佛从遥远的西方传来,为这宁静的乡村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庄严。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元素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哲思与美感的佳作。
嗟予怀抱徒蠢蠢,二弟胸中何落落。
政如鲁卫各驰骋,文似机云饱磨琢。
坐曹风义动江淮,为县声名到京洛。
鸿雁峨峨并羽仪,棠棣韡韡联跗鄂。
我于两处抱饥渴,恨寄一官如束缚。
周南留滞勿复论,平陆可来无厌数。
慈亲况不倦行役,官长幸复宽期约。
似闻笑语已仿佛,想见追随先踊跃。
共眠布被取温暖,同举菜羹甘淡薄。
山花得折随好丑,村酒可醉无清浊。
屈伸有命更勿疑,细故偶然皆可略。
春风为子送帆樯,速放船头来此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