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群祀一坛分,复道东来万燎熏。
尽有精灵裨海岳,岂无功泽比风云。
礼当人日天须应,制出今王古亦闻。
从此八方归禹奠,愿将微意托馀芬。
山川群祀一坛分,复道东来万燎熏。
尽有精灵裨海岳,岂无功泽比风云。
礼当人日天须应,制出今王古亦闻。
从此八方归禹奠,愿将微意托馀芬。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的《正月七日郊坛分献得山川》。诗中描绘了在正月七日举行郊坛祭祀活动的盛大场面,以及对山川神灵的敬仰之情。
首句“山川群祀一坛分”,开篇即点明了祭祀的对象——山川神灵,通过“一坛分”形象地展现了祭祀场所的庄严与神圣。接着,“复道东来万燎熏”一句,描绘了祭祀时烟雾缭绕、香火旺盛的景象,烘托出仪式的隆重和虔诚。
“尽有精灵裨海岳,岂无功泽比风云”两句,表达了山川神灵不仅能够庇佑自然界的海岳,还能惠及人间,带来福祉,如同风云一般影响着世间万物,体现了人们对山川神灵的敬畏与感激。
“礼当人日天须应,制出今王古亦闻”则强调了祭祀礼仪的重要性,认为它应当顺应天意,符合古人制定的规则,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传承。
最后,“从此八方归禹奠,愿将微意托馀芬”表达了诗人希望从这次祭祀开始,四方之民都能得到庇护,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愿意将自己的心意寄托在这次祭祀之中,祈求神灵的保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祭祀场景的描绘和对山川神灵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对传统的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桥边陌上,看如画一抹,层层绿绮。
轻暖轻寒时最好,荡飏碧波新水。
嫩叶梳烟,软条掠雨,细细丝难理。
瘦腰半捻,如何载得春起。
最爱柔态纤盈,向人绰约,摇曳欺桃李。
寒食未过刚二月,小似簸钱年纪。
别馆休攀,离亭莫折,留取东风里。
谁吹羌笛,有人愁正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