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天道难明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业绩和功勋不久的思考。通过黄河这个自然界的巨大存在,诗人反思着人类活动与自然力量之间的关系。
"莫把阿胶向此倾" 这一句,以阿胶(一种古代用来止血的药材)比喻那些试图阻挡或改变天命的人或事,警示人们不要盲目地去抗争不可抗力的天意。
接下来的两句 "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则进一步强调了天道的奥秘与复杂性,以及理解和顺应这种力量所需的智慧和技巧。
"才出昆崙便不清" 昆崙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之地,这里象征着高远而难以企及的目标。诗人暗示,即使是那些伟大的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下两句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中,“高祖”指的是历史上的英主,他们立下的功勋和诺言如同小小的衣带,轻易就能被世人遗忘。而“仙人占斗”,则是借用古代星象之学,比喻那些超脱尘俗、洞察天机的人物,他们对未来有着深远的预见,但即使如此,也只能客观地观望,不可能左右历史的趋势。
最后两句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表达了诗人对于功业永存和英雄辈出的质疑。三千年后的世界,又有谁能记得当年的英雄事迹呢?因此,对于那些力图建立太平盛世的英杰,诗人提出了不必过度劳累的建议,因为历史的长河中,个人功业终将被淡忘。
整首诗通过对黄河这一自然奇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和人类力量相互作用的深刻思考。
十年劳远别,一笑喜相逢。
又上青山去,青山千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