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滨浮石势参差,风急秋清出韵迟。
总是虞廷春贡后,不同萧寺夜禅时。
响连月壑蛟龙惧,静荅霜林虎豹知。
何处钟声起迢递,分明律吕远相随。
水滨浮石势参差,风急秋清出韵迟。
总是虞廷春贡后,不同萧寺夜禅时。
响连月壑蛟龙惧,静荅霜林虎豹知。
何处钟声起迢递,分明律吕远相随。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邳州八景(其四)磬石秋风》描绘了一幅水边石景在秋风中的生动画面。首句“水滨浮石势参差”写出了石头在水边错落有致的形态,随着秋风的吹拂,其声音“风急秋清出韵迟”,显得格外悠长而深沉。接下来,“总是虞廷春贡后”暗示这些石头可能曾是古代宫廷的贡品,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不同萧寺夜禅时”则将场景转向夜晚,与寺庙的宁静禅意形成对比,强调了磬石在秋风中的独特声响。诗人通过“响连月壑蛟龙惧,静答霜林虎豹知”进一步描绘了磬石声音的回荡和震慑力,使得山野间的生灵也为之动容。
最后一句“何处钟声起迢递,分明律吕远相随”,以远处的钟声与磬石的韵律相呼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给人留下余音袅袅的感觉。整首诗通过对磬石秋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邳州八景之一的独特韵味,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