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信谁传万卷书,花神可是费工夫。
凭君寄与陶居士,香露漙漙泻玉壶。
芳信谁传万卷书,花神可是费工夫。
凭君寄与陶居士,香露漙漙泻玉壶。
这首诗以“题广信王氏园菊本十种(其六)万卷书”为题,由明代诗人郑真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菊花的独特情感与深刻理解。
首句“芳信谁传万卷书”,以“芳信”比喻菊花的香气与美丽,暗示菊花不仅是一种自然界的花卉,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寄托。诗人提出疑问,是谁将这万卷书中的知识与智慧,通过菊花这一媒介传递给世人?这里巧妙地将菊花与知识、文化的传播联系起来,赋予了菊花以更高的文化价值。
次句“花神可是费工夫”,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花神赋予了生命与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精心培育的赞叹。花神为了使菊花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与时间,这种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不懈的探索与追求。
后两句“凭君寄与陶居士,香露漙漙泻玉壶”,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希望将菊花的香气与美丽,通过某种媒介传递给陶渊明这样的文人雅士,即“陶居士”。这里的“陶居士”既是对古代文学巨匠陶渊明的尊称,也象征着那些热爱自然、崇尚高洁品质的文人。诗人希望通过菊花,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与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与赞美,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美的存在,更蕴含了对知识、文化、自然与人文之间相互关联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赞美菊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尊重与传承。
天目山人恋山住,天目之神诉上帝。
往者先朝时,此曹落魄不得意。
搜剔魍魉,调弄元气。
令我刺促竟岁无时宁,胡不驱之向燕京。
燕京酒价一夕增,七贵五侯倒屣迎。
吹嘘大路寒暑出,指顾阊阖风云生。
故人见君面,移尊日欢宴。
少年见君诗,下帷日吾伊。
忽闻除书唤,依然旧银艾。
节度唐粗官,长沙汉天外。
银艾笑君双鬓丝,鬓亦笑君银艾迟。
腰如杯棬项如磬,安用冯冯大腹为。
为汝歌,汝为舞。
但使文章不后王,断令名姓能张楚。
男儿失意一生,得意一生,莫悲祢衡,莫吊屈平。
若云流放比君甚,千古不断湘江声。
独漉独漉,水清泥浊。知人惟艰,圣哲斯恧。
蓄豹捕鼠,捷不如狸。狐裘施燠,曷如绤絺。
煜煜绮罗,服丧柰何。郁郁兰蕙,饥后稻禾。
骐骥千里,水用曷神。吐绶五色,曷能丝纶。
岂不怀贤,在敌则雠。虽有南威,外遇莫求。
国之云亡,憸夫孔壬。嗟彼负乘,莫非行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