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帝位恰生东,一震初宣久复功。
奋豫繇来占地出,观颐此日始山从。
天为物与行于下,泽以时随出自中。
若借明章还合电,方交动巽应恒风。
阳当大壮纯刚至,候及亨来致虩终。
甲折何心迎解作,满盈谁力引屯通。
休徵有象泯归妹,圣世无忧假至丰。
所愧涉川亡利益,孤于小过省微躬。
三春帝位恰生东,一震初宣久复功。
奋豫繇来占地出,观颐此日始山从。
天为物与行于下,泽以时随出自中。
若借明章还合电,方交动巽应恒风。
阳当大壮纯刚至,候及亨来致虩终。
甲折何心迎解作,满盈谁力引屯通。
休徵有象泯归妹,圣世无忧假至丰。
所愧涉川亡利益,孤于小过省微躬。
这首诗以《易经》中的卦象为线索,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社会政治、个人修养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
首句“三春帝位恰生东”,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暗喻新君登基,国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接下来,“一震初宣久复功”则通过描述雷声初响,预示着改革与力量的持续作用,象征着国家政策的坚定执行。
“奋豫繇来占地出,观颐此日始山从”两句,运用了《易经》中的“豫”卦和“颐”卦,表达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审时度势,同时也要注重人民福祉,如同山岳般稳固。
“天为物与行于下,泽以时随出自中”揭示了自然规律与社会秩序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顺应自然、遵循规律的重要性。
“若借明章还合电,方交动巽应恒风”进一步阐述了光明与变革的关系,以及在变化中保持稳定的重要性。
“阳当大壮纯刚至,候及亨来致虩终”通过《易经》中的“大壮”卦,表达了国家在强盛时期应保持刚正不阿的态度,同时也要适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各种挑战。
“甲折何心迎解作,满盈谁力引屯通”则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于改变,避免过度自满,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
“休徵有象泯归妹,圣世无忧假至丰”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憧憬,即在太平盛世中,人们能够和谐共处,没有忧虑。
最后,“所愧涉川亡利益,孤于小过省微躬”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即使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也要避免犯错,保持谦逊。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易经》哲学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蕴含了对国家治理、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内圣外王”的理念。
野桥齐度马,秋望转悠哉。
竹覆青城合,江从灌口来。
入村樵径引,尝果栗皱开。
落尽高天日,幽人未遣回。
远林暑气薄,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
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
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
三川不可到,归路晚山稠。
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
市朝今日异,丧乱几时休。
远愧梁江总,还家尚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