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三旬食,邢家万事空。
初头才过我,半后已无公。
惚恍扶床语,仓皇就木终。
从今颜巷冷,宁复孔尊同。
太学三旬食,邢家万事空。
初头才过我,半后已无公。
惚恍扶床语,仓皇就木终。
从今颜巷冷,宁复孔尊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哭邢刍父六首(其六)》。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故去亲友的怀念和哀悼。开篇“太学三旬食,邢家万事空”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太学是古代的教育机构,这里的“三旬”指的是短暂的时间,而“邢家万事空”则意味着邢家的繁华如今一无所有,万象皆为空。
接下来的“初头才过我,半后已无公”两句,通过对比衬托,更深化了这种凄凉之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悲哀,时间流逝,朋友相继而去,留下自己孤独一人。
“惚恍扶床语,仓皇就木终”两句,则是对亡友邢刍父临终之情景的描绘。“惚恍”形容心中的迷茫和不舍,“仓皇”则表现了急迫与悲痛,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死别离的沉重感。
最后两句“从今颜巷冷,宁复孔尊同”,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孔子之地颜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亡友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宁复”意味着难以再次,而“孔尊同”则是指与孔子的尊贵相比,故人已逝,更加凸显出诗人心中的哀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亲友去世和生死别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简洁而情感浓烈,是一篇颇具表现力的悼亡之作。
暂辞天禄请名藩,养志安贫道可尊。
南国士歌阳羡政,东州人识翰林孙。
重兴阙里诸生学,好荐徂徕一子恩。
平日皂囊应草疏,由来忠谠出家门。
江水无情含野烟,江风还似旧时天。
先生隐去思成死,今日重来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