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邢刍父六首·其六》
《哭邢刍父六首·其六》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太学三旬食,邢家万事空。

初头才过我,半后已无公。

惚恍扶床语,仓皇就木终。

从今颜巷冷,宁复孔尊同。

(0)
翻译
太学里的生活忙碌了三十天,邢家的一切都变得空荡荡。
刚开始还能见到我,但后来只剩我一人,没有其他官员。
他迷糊中在床边说话,最后慌乱地走向死亡。
从此颜回巷子变得冷清,哪里还会有孔子那样的荣光共存。
注释
太学:古代的最高学府。
邢家:指某个人或家族。
空:空荡荡,形容什么都没有。
才过:刚刚经过。
半后:下半段时间。
公:这里指官员或者同僚。
惚恍:迷糊不清的样子。
扶床:倚着床边。
仓皇:慌张。
就木:接近死亡。
颜巷:颜回居住的地方,比喻清贫之地。
孔尊:孔子的尊贵地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泂的《哭邢刍父六首(其六)》。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故去亲友的怀念和哀悼。开篇“太学三旬食,邢家万事空”两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太学是古代的教育机构,这里的“三旬”指的是短暂的时间,而“邢家万事空”则意味着邢家的繁华如今一无所有,万象皆为空。

接下来的“初头才过我,半后已无公”两句,通过对比衬托,更深化了这种凄凉之感。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悲哀,时间流逝,朋友相继而去,留下自己孤独一人。

“惚恍扶床语,仓皇就木终”两句,则是对亡友邢刍父临终之情景的描绘。“惚恍”形容心中的迷茫和不舍,“仓皇”则表现了急迫与悲痛,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死别离的沉重感。

最后两句“从今颜巷冷,宁复孔尊同”,诗人通过对古代圣贤孔子之地颜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亡友的怀念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这里的“宁复”意味着难以再次,而“孔尊同”则是指与孔子的尊贵相比,故人已逝,更加凸显出诗人心中的哀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亲友去世和生死别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哀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简洁而情感浓烈,是一篇颇具表现力的悼亡之作。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慈圣光献太皇后挽词二首·其一

天开华德嗣音徽,尝拥真人御殿闱。

万国母仪坤积载,两朝圣嗣日光辉。

羞笾忽弃参差荇,宝匣空馀浣濯衣。

从此昭陵原上路,又添遗老泣皇妃。

(0)

送彦祖学士赴兖州

暂辞天禄请名藩,养志安贫道可尊。

南国士歌阳羡政,东州人识翰林孙。

重兴阙里诸生学,好荐徂徕一子恩。

平日皂囊应草疏,由来忠谠出家门。

(0)

水口赠别大吉祖师长老

直向此间明,纵横语论精。

山中曾出世,海上未知名。

一雨春溪涨,千峰晓雪晴。

临分无别说,相送水边行。

(0)

过江外感怀

江水无情含野烟,江风还似旧时天。

先生隐去思成死,今日重来十六年。

(0)

挽友

去与来相引,修随短共旋。

只争生有骨,方信死无权。

老友身前法,文章觉后圆。

知君能悟此,哭唁一徒然。

(0)

题郑承事所作蕙兰三首·其三

郑君欲与兰写真,心神暗与兰俱春。

诗家三昧正如此,境融意会今何人。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