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人识己,腾口自相誉。
誉至毁亦随,忧患安能去。
庞公不入城,孔明拜床下。
识士不欲多,乃是知人者。
识人人识己,腾口自相誉。
誉至毁亦随,忧患安能去。
庞公不入城,孔明拜床下。
识士不欲多,乃是知人者。
这首明代许继的《结交行》以简洁的语言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虚伪与真实。前两句“识人人识己,腾口自相誉”揭示了人们在交往中常常互相吹捧的现象,表面上看似彼此了解,实则只是为了自我抬高。接下来,“誉至毁亦随”指出赞誉来得快,诋毁也随之而来,暗示了人情的反复无常。
诗人引用庞公不入城市、孔明拜床下的典故,意在说明真正的贤者如庞公,不追求世俗名利,而像诸葛亮那样智者,也不必对所有人都卑躬屈膝。最后两句“识士不欲多,乃是知人者”强调,真正的知己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和尊重,懂得识人的人才能觅得真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批评了社会上表面的交好,提倡真诚相待和知人之明,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