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千山与万山,青鞋布袜水云间。
龙天正绕毗那室,乞取凋胡一钵还。
行尽千山与万山,青鞋布袜水云间。
龙天正绕毗那室,乞取凋胡一钵还。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雪峰化主在山水间行脚化缘的场景,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首句“行尽千山与万山”,开篇即以壮阔的山景展现僧人行脚的艰辛与广阔,同时也暗示了其修行之路的漫长与艰难。次句“青鞋布袜水云间”,通过具体描绘僧人的装束——青鞋布袜,以及置身于水云之间的形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氛围。这里不仅展现了僧人的朴素生活,也隐喻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龙天正绕毗那室”,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意境。毗那室,佛教中指修行者居住的寺庙或修行场所。此句通过“龙天”这一象征神灵与自然界的元素,强调了僧人在修行过程中的神圣与超然,同时也暗示了他所追求的境界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与天地万物相融合的境地。
最后一句“乞取凋胡一钵还”,则直接点明了僧人的身份和行为——化缘。这里的“凋胡”是化缘之意,“一钵”则是僧人行脚时携带的食器。这句话既表现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自给自足,也体现了其慈悲为怀、普渡众生的精神。同时,通过“还”字,表达了僧人化缘的目的在于补充修行所需,而非个人私欲,进一步凸显了其高尚的品德和修行的真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展现了僧人雪峰化主在山水间修行、化缘的生活状态,以及其所蕴含的禅宗智慧和超然精神。
冻痕消梦草。又招得春归,旧家池沼。园扉掩寒悄。
倩谁将花信,偏传深窈。
追游趁早,便裁却、春衫短帽。
任残梅、飞满溪桥,和月醉眠清晓。年少。
青丝纤手,彩胜娇鬟,赋情谁表。南楼信杳。
江云重,雁归少。
记冲香嘶马,流红回岸,几度绿杨残照。
想暗黄、依旧东风,灞陵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