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而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其二》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元丰戊午夏予尹京治陈氏狱言者以为推劾不尽诏移大理而理官推迹陈氏姻党干求府政纵出重辟事下御史推求己未岁予自濠梁赴台讯鞫卒不涉干求之迹而大理反有傅致之状虽蒙辩正听命久之不得出邑邑不已作诗十篇记一时事非欲传之他人但以示子侄辈使知仕宦之艰耳·其二》全文
宋 / 苏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搆虚为实尽枝辞,直道公心自不欺。

众口铄金虽可畏,三人成虎我犹疑。

忠邪所赖圆穹鉴,通塞须凭大衍推。

况是圣神方烛理,深冤终有辨明时。

(0)
翻译
构造虚假为真实,巧妙言辞掩饰一切,坦诚无私,从不欺骗自己。
尽管众人的言论能改变事实,虽然令人畏惧,但我也对流言有所保留。
忠诚与邪恶的界限,全靠公正的天平来判断,通达或阻塞的命运,需借助命运之数来推测。
更何况在圣明的君主指引下,真理必会揭露,深重的冤屈最终会有辨明之时。
注释
枝辞:巧妙的言辞,掩饰真相。
众口铄金:众人之口能改变事实,比喻舆论的力量。
三人成虎:谣言重复多次就被当作事实,比喻流言的威力。
圆穹鉴:公正的天平,象征公平判断。
大衍推:指占卜或推测命运的方法。
圣神:圣明的君主或领导者。
烛理:照亮道理,指引方向。
辨明:辨别清楚,澄清事实。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苏轼所作,名为《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司法不公和官场腐败现象的深刻批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正直官员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无奈与坚持。

首句“搆虚为实尽枝辞,直道公心自不欺”表现了诗人对司法审讯过程中弄虚作假、以假乱真的严厉批评,以及自己保持真诚不欺的态度。这里的“搆虚为实”指的是将无的事物伪造成有,或者故意曲解事实,“直道公心自不欺”则表明诗人坚持正直,不会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

接着的“众口铄金虽可畏,三人成虎我犹疑”借用古代传说中的“三人成虎”来说明即便是众人一致的言论,也可能是错误的,因此诗人保持着质疑的态度。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权威和群体意见的怀疑态度,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

“忠邪所赖圆穹鉴,通塞须凭大衍推”则是在说真诚与邪恶都需要依靠公正无私的标准来衡量,而对于是非曲直,也必须用宽广的视野和深入的分析来推究。这两句强调了公正的重要性,以及在复杂问题上的深思熟虑。

最后,“况是圣神方烛理,深冤终有辨明时”表达了即便是在混乱和不公的环境中,诗人仍相信最终真相会大白于世,正义终将得到彰显。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未来正义胜利的信心。

整首诗充满了强烈的批判精神和坚守正义的决心,是一篇政治色彩浓厚、思想深刻的佳作。

作者介绍
苏颂

苏颂
朝代:宋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猜你喜欢

夺锦轩

夺锦轩中醉倚栏,锦屏紫翠插云端。

平生不喜言争夺,付与游人自在看。

(0)

午睡初起二首·其二

舍中未报压新醅,闲弄流尘槲叶杯。

得醉固佳醒亦好,了无一事到灵台。

(0)

书枕屏四首·其三

甘菊缝为枕,疏梅画作屏。

改诗眠未稳,闻雪醉初醒。

(0)

书事四首·其四

九天清跸响春雷,百万貔貅扈驾回。

不独雨师先洒道,汴流滚滚入淮来。

(0)

书李商叟秀才所藏曾文清诗卷后

陇蜀归来两鬓丝,茶山已作隔生期。

西风落叶秋萧瑟,泪洒行间读旧诗。

(0)

书文稿后

上蔡牵黄犬,丹徒作布衣。

苦言谁解听,临祸始知非。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