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迎君南,千里送君北。
一岁双酒卮,随君变颜色。
谁能入长安,便无故人忆。
下有洞庭上湘江,为我留君不可得。
我在南,君在北,梦相思,见颜色。
他乡饭,君强食,歌再歌,中叹息。
十月迎君南,千里送君北。
一岁双酒卮,随君变颜色。
谁能入长安,便无故人忆。
下有洞庭上湘江,为我留君不可得。
我在南,君在北,梦相思,见颜色。
他乡饭,君强食,歌再歌,中叹息。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蔡道宪所作的《送堵牧游入觐》。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描绘了深挚的友情与离别的哀愁。
首句“十月迎君南,千里送君北”开篇即点出送别的场景,十月时节,诗人迎接友人南行,千里相送直至友人北去。这一句通过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营造出送别时的不舍与深情。
接着,“一岁双酒卮,随君变颜色”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一年之中,他们共饮两杯酒,酒的颜色随着彼此的心情变化,寓意着友情的深厚与真挚。
“谁能入长安,便无故人忆”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长安作为古代的政治中心,象征着繁华与权力,而友人的离去,让诗人不禁怀念起这段共同经历的美好时光。
“下有洞庭上湘江,为我留君不可得”将送别的情景置于广阔的自然背景之下,洞庭湖与湘江的壮丽景色,反衬出无法挽留友人的无奈与伤感。
最后,“我在南,君在北,梦相思,见颜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即使身处南北两地,但梦中相见,依旧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与关怀。
“他乡饭,君强食,歌再歌,中叹息”则以具体的场景描绘了友人在异乡的生活状态,以及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与担忧。友人勉强进食,反复歌唱,其中充满了对家乡和朋友的思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哀愁,同时也蕴含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
春色如多情,阴云贷游瞩。登临不惮劳,?踤转山谷。
石磴危欲攲,梯身进恐覆。
松风响箫笙,花露滴巾幅。
凿凿石齿连,盘盘山脊伏。
初疑路不通,似觉地可缩。
小憩林木深,大观天地育。
旷胸凌八荒,举手决四渎。
岁暮历险艰,时危事幽独。
情深山水佳,兴遣杖履复。
七佛庵先登,一人泉可掬。
誓将寂灭心,受此清净福。
人世徒喧啾,山门远荣辱。
艰难慨诸僧,落莫栖老屋。
江水清入怀,淮山翠凝目。
花阴覆层檐,鸟语隔幽竹。
稽首幡幢翻,升阶路径熟。
禅心絮沾泥,世味蜡煮粥。
军政期严明,民风慕清穆。
既兴杨朱悲,复动贾生哭。
再上讲经台,仍抠御风服。
凭高气层层,眺远山矗矗。
石眼松络根,崖腰树飞瀑。
一泓照须眉,两地映兰菊。
骨蜕超尘寰,性空悟机轴。
无心云自飞,得趣景何倏。
绿树啼白猿,青莎卧黄犊。
川原豁而开,麻麦蔚以蓼。
游辰风日和,行径花草馥。
冥冥鹤归来,长啸下山麓。
《七佛庵三十韵》【元·舒頔】春色如多情,阴云贷游瞩。登临不惮劳,?踤转山谷。石磴危欲攲,梯身进恐覆。松风响箫笙,花露滴巾幅。凿凿石齿连,盘盘山脊伏。初疑路不通,似觉地可缩。小憩林木深,大观天地育。旷胸凌八荒,举手决四渎。岁暮历险艰,时危事幽独。情深山水佳,兴遣杖履复。七佛庵先登,一人泉可掬。誓将寂灭心,受此清净福。人世徒喧啾,山门远荣辱。艰难慨诸僧,落莫栖老屋。江水清入怀,淮山翠凝目。花阴覆层檐,鸟语隔幽竹。稽首幡幢翻,升阶路径熟。禅心絮沾泥,世味蜡煮粥。军政期严明,民风慕清穆。既兴杨朱悲,复动贾生哭。再上讲经台,仍抠御风服。凭高气层层,眺远山矗矗。石眼松络根,崖腰树飞瀑。一泓照须眉,两地映兰菊。骨蜕超尘寰,性空悟机轴。无心云自飞,得趣景何倏。绿树啼白猿,青莎卧黄犊。川原豁而开,麻麦蔚以蓼。游辰风日和,行径花草馥。冥冥鹤归来,长啸下山麓。
https://shici.929r.com/shici/fWFlGeCB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