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
离岸乘空去,终年无所依。
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
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
离岸乘空去,终年无所依。
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送新罗僧归本国》,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出家人求法修行的理解与赞美。
“忘身求至教,求得却东归。”表达了僧人的决心和毅力,他们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只为追求佛法的最高境界。即使在远方求得真理,也愿意踏上返回本国的旅程。
“离岸乘空去,终年无所依。”这两句描绘了僧人出行的壮丽画面,他们如同乘风破浪,一生中不为世俗所羁绊,始终保持超然物外的心态。
“月冲阴火出,帆拶大鹏飞。”这里借用了自然景象来比喻僧人的精神状态。月亮冲破阴霾,火焰在黑暗中熠熠生辉,寓意着僧人心中的智慧之光照亮内心的黑暗。而帆船在大鹏鸟的引领下飞翔,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们修行过程中的坚定与自由。
“想得还乡后,多应著紫衣。”最后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僧人归国后的美好愿景。紫衣常指佛教僧人的袈裟,这里则暗示着僧人归来后,将继续以高尚的精神状态和品德影响周围的人们。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僧人求法、修行和归来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不俗世间之心的赞美。
林侯理窟元无底,如拜宣尼亲阙里。
经笥沈醇文笔古,俯视时流皆口耳。
我生忧虞占多半,鳖跛蠖屈今已惯。
林侯尚抗仓庾尘,盍胡尝作不二观。
相鲁君小公仪休,从政顾自愧由求。
崧高蒸民有吉甫,飘风浪欲歌来游。
索米惜不留行在,坐论看君偕五大。
樵讴或配鼎彝书,衰翁纵衰犹可待。
篮舆初半涂,飞雨欲无路。
到山臂屈伸,赫日照窗户。
山灵太孤介,深厌俗尘污。
雨似难客来,晴似推客去。
书生林泉意,此癖端有素。
俛眉红尘中,正以五斗故。
堇堇三径资,渠须毕婚娶。
出既非得已,归亦奚早莫。
他年五湖舟,何殊一杯渡。
卷舒吾自由,谁招复谁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