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再次韵寄林郎中》
《再次韵寄林郎中》全文
宋 / 陈造   形式: 古风

林侯理窟元无底,如拜宣尼亲阙里。

经笥沈醇文笔古,俯视时流皆口耳。

我生忧虞占多半,鳖跛蠖屈今已惯。

林侯尚抗仓庾尘,盍胡尝作不二观。

相鲁君小公仪休,从政顾自愧由求。

崧高蒸民有吉甫,飘风浪欲歌来游。

索米惜不留行在,坐论看君偕五大。

樵讴或配鼎彝书,衰翁纵衰犹可待。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àiyùnlínlángzhōng
sòng / chénzào

línhóuyuánbàixuānqīnquē

jīngshěnchúnwénshìshíliújiēěr

shēngyōuzhànduōbànbiēhuòjīnguàn

línhóushàngkàngchénmíngchángzuòèrguān

xiāngjūnxiǎogōngxiūcóngzhèngkuìyóuqiú

sōnggāozhēngmínyǒupiāofēnglàngláiyóu

suǒliúxíngzàizuòlùnkànjūnxié

qiáoōuhuòpèidǐngshōushuāiwēngzòngshuāiyóudài

注释
窟:学问渊源。
阙里:孔子居住的地方。
经笥:装经书的箱子。
口耳:口头传播,浅薄的风气。
鳖跛蠖屈:形容处境艰难。
仓庾尘:仓库中的尘埃,比喻世俗之事。
不二观:独一无二的见解。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大夫,以廉洁著称。
吉甫:周代贤相,比喻贤明的官员。
五大:指五大臣或五位重要人物。
樵讴:樵夫的歌声,比喻民间的声音。
衰翁:年老的人。
翻译
林侯的学问深不可测,如同孔子在阙里亲自讲学。
他的书籍沉稳醇厚,文笔古朴,看待当世风气多是口头耳闻。
我这一生忧虑重重,如今对困境已经习以为常。
林侯仍然坚守学问,为何不尝试跳出世俗的视角。
像鲁国的公仪休那样清廉,治理国家让我自愧不如。
百姓期待有如吉甫那样的贤相,动荡时局中我愿前来辅佐。
你若能像求米一样珍视人才,我愿与你共商国是。
你的见解或许能与古代圣贤的教诲相匹配,即使我老矣,仍可期待你的成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题为《再次韵寄林郎中》。诗人赞扬了林郎中的学识渊博和高尚品格,将他比作孔子的弟子颜回,沉醉于经典之中,对世俗之见不屑一顾。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忧虑之中,但仍赞赏林郎中坚守原则,如同古代贤臣公仪休和吉甫,有高尚的政治理想。他还提到林郎中对民生的关注,即使在简朴生活中也展现出君子风范。最后,诗人表示期待与林郎中共论天下大事,甚至认为他的见解可能连鼎彝之书也能匹配,表达了对林郎中的敬仰和期待。整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林郎中的深深敬重和赞美。

作者介绍
陈造

陈造
朝代:宋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猜你喜欢

送黎遂球公车北上·其五

皇皇京洛,既旅既处。日月光华,晖鬘璿宇。

圣人既作,曰尧与禹。子出而仕,为虎勿鼠。

(0)

听一心弹琴

尔手拊之弦桂折,我耳听之音声灭。

吴会鬵中泣紫烟,天风峡外摇残雪。

(0)

家信至六月长男人驹举一孙适吴比部鲁冈曹秋岳大行金明经润孚在座而伍国开年兄家信亦至长郎以仲秋举第三孙座中一噱明日以诗见示赋答其韵·其一

流光如驶忽添孙,吏隐无忘报至尊。

结社当年捐我汝,论交屡世叶篪埙。

试啼敢谓非凡种,树德应知大尔门。

喜有群公霏玉屑,赠余荃芷并兰荪。

(0)

济宁悼仆十首·其一

仅携四仆为囊贫,镇日相呼在水漘。

彩鹢辞来方叱驭,跨驴不见倍怆神。

(0)

和林启抡席间茉莉韵·其二

冰魂能向火边开,朵朵贞心天际来。

悄地焚香堪拂座,嫣然无语自催杯。

歌中白雪缘何赏,麈尾清言为尔陪。

不羡牡丹和芍药,只因微焰故多埃。

(0)

约友过访不至

念言君不至,空复巡檐前。

夜月徒为好,春花无故妍。

惭非勾凤曲,犹寄彩云笺。

语有嗔生爱,情君应亦然。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吴镇 王廷相 沈与求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