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泗洲塔》
《题泗洲塔》全文
唐 / 徐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十年前事已悠哉,旋被钟声早暮催。

明月似师生又没,白云如客去还来。

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

惟有南边山色在,重重依旧上高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u
táng / yín

shíniánqiánshìyōuzāixuánbèizhōngshēngzǎocuī

míngyuèshīshēngyòuméibáiyúnháilái

yānlóngruìsēngjīngjìngfēngchuānghuǎngkāi

wéiyǒunánbiānshānzàizhòngzhòngjiùshànggāotái

翻译
十年前的往事已经遥远,很快就被早晚的钟声催促。
明亮的月亮像老师一样时隐时现,洁白的云彩像客人一样来去自如。
烟雾笼罩着吉祥的楼阁,僧人诵经的声音显得格外宁静,风吹过空荡的窗户,佛帘轻轻摇曳。
只有南边的山色依然如故,层层叠叠,我依然登上高台眺望。
注释
十年前事:过去的回忆。
悠哉:遥远而久远。
旋:立刻。
钟声:寺庙的钟声。
明月:明亮的月亮。
生:生活或比喻老师。
没:消失。
客:比喻云彩。
瑞阁:吉祥的楼阁。
经静:诵经安静。
虚窗:空荡的窗户。
佛幌:佛像前的帘幕。
南边山色:南方的山景。
重重:层层叠叠。
依旧:仍然。
高台:高处的平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十年前事已悠哉,旋被钟声早暮催"表达了时间流逝,往事如烟,而钟声则是提醒人们时间不待人的象征。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时光易逝的无情。

"明月似师生又没,白云如客去还来"这两句诗,运用自然景物作为比喻,表达了对时间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月亮像老师一样在不停地教诲,白云则如同过客一般,随风而去又复返。

"烟笼瑞阁僧经静,风打虚窗佛幌开"通过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寺庙景象,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烟雾缭绕的楼阁中有僧侣在沉静地诵经,而风吹过空旷的窗户时,佛幌随之摇曳。

"惟有南边山色在,重重依旧上高台"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不变的眷恋。尽管世事万象,但唯独那南方山脉的颜色依然如故,诗人仍旧登上高台去寻找那些不变的东西。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自然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怀和超脱尘世的哲思。

作者介绍
徐夤

徐夤
朝代:唐   籍贯:福建莆田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猜你喜欢

感皇恩 张侯寿席此州乐府垂杨一曲方盛

天外想春来,春来天上。
乐府垂杨动新唱。
扁舟西子,并与云帆无恙。
五湖将底用,黄金像。
水阁清深,晴楼萧爽。
丝竹留教助清赏。
松腴仙酎,万斛溪泉供酿。
寿杯先领取、山中相。

(0)

定风波 儿子中中百*日作

五色莲盆玉雪肌。
青搽红抹总相宜。
且道生男何足爱。
争奈。
隆颅犀角眼中稀。
六十平头年运好。
投老。
大儿都解把锄犁。
醉眼看花驴背上。
豪放。
阿龄扶路阿中随。

(0)

秋色横空·松液香凝

松液香凝。
澹幽姿一洗,若下宜城。
甘腴小苦中山赋,千古齿颊春生。
灯花喜,缸面清。
爱竹港、冰泉落枕声。
恰值刘纲夫妇、此日丹成。
云峰翠殿画屏。
更晴楼水阁,树拥烟横。
留连光景中年,要歌管淘写襟灵。
人间世,身外名。
笑朝马晨钟梦易惊。
且留看神仙,白昼地行。

(0)

婆罗门引 亦名菊潭秋

商於六里,野塘千古□烟霞。
灵苗郁郁无涯,荡青冥风露,金素发清华。
散霜丛弥岸,月影明沙。
仙经浪夸。
种瑶草、养铅砂。
争信琼杯芳荐,药镜黄芽。
秋香晚节,也分到、山中宰相家。
休更羡、刘阮桃花。

(0)

水龙吟 东园醉后

两年金凤城边,等闲又见东风菜。
侯门惯客,东园高宴,青云飞盖。
水上幽亭,恍然真似,阑舟同载。
望红楼翠壁,青田白鹭,谁信是,山阴塞。
郁郁林梢紫动,便安排春来天外。
醉魂摇荡,尊前何恨,狂香浩态。
高枕吾庐,倒衣命驾,心期长在。
为使君料理,潘郎老鬓,尽花枝戴。

(0)

蓦山溪 夏景集曲名

梁州夏早,南浦荷花媚。
人月欲圆时,贺圣朝、生申名世。
桂枝香满,早夺锦标回,春光好,少年游,烂醉蓬莱里。
谒金门贵,小镇西南地。
品令贯三台,□雄望、江南江北。
归朝欢乐,好事近佳辰,风流子,玉团儿,为唱千秋岁。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