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武陵贯微上人二首·其二》
《寄武陵贯微上人二首·其二》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吴头东面楚西边,云接苍梧水浸天。

两地别离身已老,一言相合道休传。

风骚妙欲凌春草,踪迹闲思绕岳莲。

不是傲他名利世,吾师本在雪山巅。

(0)
注释
吴头:吴国的北端。
东面:东方。
楚西边:楚国的西部边界。
云接:云雾相连。
苍梧:山名,此指遥远的山脉。
水浸天:水面仿佛浸入天空,形容水天相接。
两地:分别处于两个地方。
别离:分离。
身已老:随着分别而逐渐老去。
一言相合:一句话就能心意相通。
道休传:无需多言,心照不宣。
风骚:指文采风流,源于《诗经》的‘风’和《楚辞》的‘骚’。
妙欲凌:美妙的才情欲超越。
春草:春天的青草,比喻繁盛或生机。
踪迹:行动的痕迹,此处指生活轨迹。
闲思:闲暇时的思绪。
岳莲:高山上的莲花,象征高洁。
不是傲他:并非是轻视。
名利世:追求名利的社会。
吾师:我的老师或导师。
本在雪山巅:原本就住在远离尘嚣的雪山之顶。
翻译
吴国的北端对着东方的楚国西界,云雾连接着苍梧山,江水仿佛浸没了天际。
我们分别两地,身躯已随年华老去,一旦相知相合,无需多言传递心声。
文采风流欲超越春天的青草,行踪与思绪悠闲地萦绕着高山上的莲花。
并非是傲视尘世的名利,只因我的导师原本就居住在那雪山之巅。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别离之苦,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赞美。开篇“吴头东面楚西边,云接苍梧水浸天”两句,以壮丽的景象勾勒出广阔的空间感,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视野之中。

接着,“两地别离身已老,一言相合道休传”表达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带来的无奈与哀愁,以及对深厚友情的珍视。这里的“一言相合”暗示了一种精神上的契合,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再看“风骚妙欲凌春草,踪迹闲思绕岳莲”两句,诗人借助春风和春草,以及远离尘世的山中寺庙(岳莲),表达了一种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净化的愿望。“风骚妙欲凌春草”中的“风骚”,常指细腻的春风,这里的用法则增添了几分神秘和动人情愫,而“踪迹闲思绕岳莲”则是诗人心境的一种写照,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

最后,“不是傲他名利世,吾师本在雪山巅”两句,更深层次地揭示了诗人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这里的“吾师”,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教师,而是指那种高洁的人格典范,是诗人心中的导师。诗人并不以功名利禄为傲慢,反而向往那远离世俗喧嚣、置身于雪山之巅的圣者。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映射出其深邃的人生观和对人格高尚者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于?先天才隽逸久别乍晤感喜交集长至有诗倚和二首·其一

阳生缇室初惊序,斗灿奎光已映身。

三十年前铅椠友,于今重作论文人。

(0)

荻秋杂咏·其三巢居

远村人语寂,幽入卧方妥。

夜半闻清钟,明月当楼堕。

(0)

五忆诗·其二王公招

旅邸相逢日,开樽尚自亲。

谁知生别后,遂作死离人。

疾病工为祟,文章竟误身。

故园台榭尽,零落不胜春。

(0)

寄王清泉刺史

故人多远识,早已宦情微。

林壑但寥落,酒樽无是非。

心轻五马贵,人羡一鸿归。

予亦风尘倦,秋来思振衣。

(0)

魏懋忠开府晋中

当年直谏几人存,此日偏承明主恩。

开府北来熊作轼,大藩西去雁为门。

青萍晓拂霜全落,赤羽朝飞檄正繁。

千里塞垣归保障,一身多病更休论。

(0)

寄友人鲁生同原·其一

独爱同原子,昂藏一丈夫。

蚤逃博士籍,急返步兵厨。

六帙身方健,百年事易徂。

鹴裘何用惜,好付酒家胡。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夏承焘 施蛰存 蒋礼鸿 王揖唐 邓拓 夏仁虎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