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濛黑雾四低迷,缆繫黄茅日正西。
何处思亲肠欲断,太平滩下鹧鸪啼。
濛濛黑雾四低迷,缆繫黄茅日正西。
何处思亲肠欲断,太平滩下鹧鸪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宿泊太平滩时的内心情感与所见景象。
首句“濛濛黑雾四低迷”,以“濛濛”形容雾气弥漫,视线模糊,加之“黑雾”二字,不仅渲染了夜晚的昏暗,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压抑感。四个字连用,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朦胧而又略显诡异的环境之中。
次句“缆繫黄茅日正西”,描述了船泊岸边的情景。船缆系在一片黄色的茅草上,太阳正落于西方,暗示时间已至傍晚。这一句通过具体的物象和时间点,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也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
接着,“何处思亲肠欲断”,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在这样的环境下,远离家乡与亲人,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以至于几乎要让人心肠断裂。这种强烈的个人情感,与前两句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和深刻。
最后,“太平滩下鹧鸪啼”,以鸟鸣作为收尾,既是对自然之声的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哀愁与孤独。鹧鸪的啼声在太平滩上回荡,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类情感的一种共鸣,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夜晚宿泊太平滩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情感,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展现了明代诗人林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
何物老妪如达生,可儿可儿此宁馨。
五百道乳一吸倾,轩然七步意飞腾。
方舆圆盖良浩荡,岂有黄口思横行。
文武成康纵不作,异说未必遽勃兴。
西竺家免妄自大,乃以早出思凭陵。
恒星如雨陨不见,尚嫌其晚纷纭争。
孔子吾师之高弟,其言固自有明徵。
谁人巧仿金涂塔,相轮峨峨铜绿明。
摩挲题字半漫漶,妙制定非凡手成。
白石不作周郎死,才薄有愧哦诗声。
夜深且桃长明灯,诗成共啖山芋羹。
晨起望早潮,茫茫雾如海。
黑云遍芦中,朝爽失真宰。
四明北诸峰,翠碣擅晴霭。
胡忽眩我睛,三叹生感慨。
谁谓平旦气,定足见精采。
长夜亦梏亡,畴为洗荒秽。
伫需旭日光,祛兹周遭累。
灵台顿瞿然,石窗共潇洒。
昨年秋蕙到吾家,为尔沉疴懒放花。
隔岁晴光临黍各,一枝瘦影度兰芽。
草知念旧芳先茁,人亦乘时饭有加。
听履浑忘吾倒屣,迎门紫气濩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