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老妪如达生,可儿可儿此宁馨。
五百道乳一吸倾,轩然七步意飞腾。
方舆圆盖良浩荡,岂有黄口思横行。
文武成康纵不作,异说未必遽勃兴。
西竺家免妄自大,乃以早出思凭陵。
恒星如雨陨不见,尚嫌其晚纷纭争。
孔子吾师之高弟,其言固自有明徵。
谁人巧仿金涂塔,相轮峨峨铜绿明。
摩挲题字半漫漶,妙制定非凡手成。
白石不作周郎死,才薄有愧哦诗声。
夜深且桃长明灯,诗成共啖山芋羹。
何物老妪如达生,可儿可儿此宁馨。
五百道乳一吸倾,轩然七步意飞腾。
方舆圆盖良浩荡,岂有黄口思横行。
文武成康纵不作,异说未必遽勃兴。
西竺家免妄自大,乃以早出思凭陵。
恒星如雨陨不见,尚嫌其晚纷纭争。
孔子吾师之高弟,其言固自有明徵。
谁人巧仿金涂塔,相轮峨峨铜绿明。
摩挲题字半漫漶,妙制定非凡手成。
白石不作周郎死,才薄有愧哦诗声。
夜深且桃长明灯,诗成共啖山芋羹。
这首诗《铜制如来栴生像歌》由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尊铜制如来栴生像的庄严与神秘。
诗中首先赞美了一位“老妪”般的存在,她如同达生般慈爱,能抚慰人心。接着,诗人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这尊佛像的宏伟与力量,它仿佛能以一吸之力倾倒天地,七步之内意气飞扬,展现出超凡脱俗的气势。诗人进一步将佛像置于宇宙之中,强调其包容万物的浩瀚胸怀,同时又以“黄口”(幼小的鸟)的比喻,暗示佛像的智慧与威严,即使在文武盛世也难以比拟。
接下来,诗人借用了古代的地理概念“方舆圆盖”,以及历史上的盛世“成康”,表达了对佛像超越时空、超越世俗的力量的赞叹。他提到佛像可能受到某些异说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未导致佛像的狂妄自大,反而激发了其内在的智慧与力量。诗人还引用了佛教故事中的“西竺家”和“恒星如雨陨不见”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佛像的神秘与超凡。
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儒家文化,提到孔子作为佛像的“高弟”,其言论中蕴含着明确的指引。他赞扬了佛像上精美的文字,尽管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但仍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与匠心。诗人以“白石不作周郎死”为喻,表达了自己虽才华有限,但依然愿意吟诗赞颂佛像的意愿。夜晚,诗人点亮长明灯,与友人共同品尝山芋羹,以此结束这一段关于佛像的赞歌。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像的深刻感悟与赞美,同时也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