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蹇都官·其二》
《挽蹇都官·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倾盖荆州日,扬旌兰澧时。

相为王事虑,犹以岁寒期。

笔寄嗟麟绝,言忠勿驷追。

典型今已矣,老泪不胜悲。

(0)
注释
倾盖:初次相见。
荆州: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区。
扬旌:举起旗帜。
兰澧:泛指美丽的河流,这里代指荆州一带。
王事:国家事务。
岁寒: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笔寄:用笔表达。
嗟麟:叹息麒麟,比喻难得的人才。
绝:消失。
驷追:收回四匹马的缰绳,形容收回说过的话。
典型:典范,榜样。
老泪:老年的眼泪。
不胜悲:悲痛难以承受。
翻译
在荆州初次相见的那一天,举旗巡游在兰澧之间。
我们相互为国家大事忧虑,期待着如同寒冬中的松柏一样坚韧。
用笔书写忧虑,感叹麒麟般的贤才已经消失,忠诚的话语不要轻易收回。
典范已经不在,我只能老泪纵横,悲伤无法承受。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李曾伯创作的《挽歌都官(其二)》,通过对古人典故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往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政治生涯中忠良不遇的哀叹。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集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于一体的佳作。

"倾盖荆州日,扬旌兰澧时"两句,以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古代英雄辉煌的时代和场景。"相为王事虑,犹以岁寒期"则表明作者对于过往功业的思考与对当前政局的担忧,并将之比作严冬时分。

"笔寄嗟麟绝,言忠勿驷追"两句,通过古代贤臣的典故,抒写了自己对于忠诚品格的珍视和不被当世所用的哀愁。"典型今已矣,老泪不胜悲"则是对昔日辉煌成就的回忆与眼前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以及由此而生的深沉哀悼。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回望和个人情感的抒写,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怀以及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致政王参政挽诗二首·其二

赐第崇宁一再春,建炎方识老成人。

早为勇退山林士,晚作中兴社稷臣。

手把青箱传后裔,日陪黄阁转洪钧。

乡关间阔虽千里,松槚相望亦海滨。

(0)

朱新仲自韶州寄灵寿杖并诗次韵答之

苔渍岚侵几百秋,诗仙寄我海南州。

携来应自滇池国,得处还因博望侯。

吹烛会寻延阁老,挂钱肯学饮家流。

杖兮莫便为龙去,扶取衰翁老故丘。

(0)

从稚子出前溪

霜敛万壑净,钟鸣空楚山。

夕阳当我沈,风烟迫梅残。

西岭月未上,数峰深作寒。

枝间鸟竞赴,亦复循溪还。

(0)

次韵周圣举过苏次元四首·其二

世人如冰蚕,不知天有暑。

纷纷谤伤儿,宁识真实语。

当家勤采穫,两耳得韶濩。

要须追此公,勿问燕与许。

(0)

灯碑五首·其一

清阴霭霭匝城闉,万井熙熙桃杏春。

紫陌传呼旌旆出,重臣新佩玉麒麟。

(0)

双泉亭

甃石流沟汲愈新,秋无落叶旱无尘。

他年莫忘痴顽老,曾是双泉旧主人。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马少波 杜宣 萧红 俞平伯 黄兴 陈独秀 刘少奇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