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应天长.春夜闻归雁声》
《应天长.春夜闻归雁声》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词

渔篷晒月,猎箭响云,相呼正失归侣。

万里玉门心眼,家山在何处。一程风,一程雨。

算减了一程黄雾。怎还把一带高楼,紧紧围住。

关缺剩寒补。不尽秋声,如水乱流去。

最苦夕阳官道,茫然与春遇。干花暝迷旧路。

怕错认那回红树。又唤起湘客吹镫,年少羁旅。

(0)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夜晚听到归雁叫声时的景象和词人的情感。"渔篷晒月,猎箭响云",以渔夫晾晒渔网和猎人射箭的声音,营造出宁静而略带野性的氛围。词人听到雁鸣,意识到它们可能迷失了回家的方向,联想到自己身处万里之外的玉门关,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一程风,一程雨",暗示旅途艰辛,而"黄雾"则象征迷茫和困顿。词人感叹高楼虽美,却无法阻挡他内心的思乡愁绪,只能在寒冷的关隘中修补残缺的思绪。"秋声如水乱流去",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最苦夕阳官道,茫然与春遇",表达了词人在春日黄昏时分,面对空旷的道路和无尽的思念,感到孤独和迷茫。"干花暝迷旧路",黄昏时分,连干枯的花朵都让人迷失方向,加深了词人的失落感。

最后,词人担心误将远方的红树当作家乡,又勾起了对湘江边吹灯行旅的湘客的共鸣,感叹自己年轻时的漂泊生涯。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在外漂泊的无奈心境。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遐龄十景·其九鸾冈秋月

银盘端正挂瑶天,灏气寒光两斗妍。

白鹤仪鸾成恍惚,黄尘清水叹更迁。

五行秀淑兹山聚,百种祯祥此地全。

应与三仙同不老,坐看兔魄谩亏圆。

(0)

寄南昌沈大尹·其一

杖屦归田日,山林养病时。

缶无陶令粟,笈有杜陵诗。

蒲柳身空老,松筠性不移。

何由重会面,相与话襟期。

(0)

题陈道士处静轩·其四

轩车从扰扰,窗户自幽幽。

药径人踪绝,苔阶鹤迹留。

平生双短屐,浮世一虚舟。

即此堪栖隐,何须物外游。

(0)

尉氏县

县舍邻溱洧,门当绿野开。

禽巢阶下树,蜗篆壁间苔。

俗质稀弦诵,田荒剩草莱。

宋金酣战处,武穆独奇才。

(0)

蒋节妇

萧萧斜日夕,肃肃悲风寒。

涓涓苦泪滴,寂寂孤灯残。

昔为比目鱼,今作独宿鸾。

捐生下相从,一死谅非难。

妾身岂足惜,老稚谁为看。

节义古所重,贫寠敢不安。

庶几泉路魂,瞑目少自宽。

泰山或可移,海水亦有乾。

惟应天上月,长照妾心肝。

(0)

次吴中书见示张真人所赠诗就步韵奉还

伟哉江右老儒宗,讲帐曾看设绛红。

内史诗才存古意,天师书法冠时雄。

寒毡懒坐清江雪,云锦新裁翰苑风。

我欲踏花登凤沼,阳春一曲愧难同。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王安礼 赵祯 欧阳炯 于鹄 颜延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