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当年此日生,麒麟元在地中行。
岂惟谔谔人争忌,亦对堂堂目屡惊。
持国尚卑千斛力,总戎曾作万夫城。
经纶不似书痴绝,堪与君王造太平。
老子当年此日生,麒麟元在地中行。
岂惟谔谔人争忌,亦对堂堂目屡惊。
持国尚卑千斛力,总戎曾作万夫城。
经纶不似书痴绝,堪与君王造太平。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为王公明枢密祝寿而作,表达了对王公的敬仰和对其才能的赞誉。首句“老子当年此日生”,以老子比喻王公,暗示其出身不凡,具有深远的智慧。次句“麒麟元在地中行”运用麒麟的吉祥象征,寓意王公德行高尚,潜藏着非凡的领导力。
第三句“岂惟谔谔人争忌”,赞扬王公敢于直言,即使招致他人嫉妒也在所不惜,显示出其刚正不阿的性格。第四句“亦对堂堂目屡惊”,进一步强调王公的威望,连旁人都为之敬畏。
第五、六句“持国尚卑千斛力,总戎曾作万夫城”,描述王公在国家治理和军事统帅方面的才能,形象地比喻他如同支撑国家的千斛之力,或曾指挥过足以抵挡万夫的军队。
最后一句“经纶不似书痴绝,堪与君王造太平”,高度评价王公的治国才能,认为他的智慧和谋略超越了一般书生,能够与君王共同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整首诗语言凝练,赞美了王公的才智、勇气和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深深敬意。
有人独立空山,翠髯未觉霜颜老。
新香秀粒,浓光绿浸,千年春小。
布影参旗,障空云盖,沈沈秋晓。
驷苍虬万里,笙吹凤女,骖飞乘、天风袅。般巧。
霜斤不到。汉游仙、相从最早。
皴鳞细雨,层阴藏月,朱弦古调。
问讯东桥,故人南岭,倚天长啸。
待凌霄谢了,山深岁晚,素心才表。
丽景长安人海,避影繁华,结庐深寂。
灯窗雪户,光映夜寒东壁。
心凋鬓改,镂冰刻水,缥简离离,风签索索。
怕遣花虫蠹粉,自采秋芸熏架,香泛纤碧。
更上新梯窈窕,暮山澹著城外色。
旧雨江湖远,问桐阴门巷,燕曾相识。
吟壶天小,不觉翠蓬云隔。
桂斧月宫三万手,计元和通籍。
软红满路,谁聘幽素客。
岁暮游子归,余始为行客。
朔风万里长,吹雪犯巾帻。
临行不言苦,不忍母心恻。
乾坤迫短景,寒日易倾仄。
冰池绿骨巉,冻车琼网涩。
一寒忍已熟,浪出还自责。
抚剑睨前冈,云重楚天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