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挽春风度石梁,峦光岚影乱衣裳。
马蹄翻树绿云卷,莺觜啄花红雨香。
山自五贤游过好,泉从庶子接来长。
主僧迓我鸣清磬,诗罢纡徐步晚廊。
袖挽春风度石梁,峦光岚影乱衣裳。
马蹄翻树绿云卷,莺觜啄花红雨香。
山自五贤游过好,泉从庶子接来长。
主僧迓我鸣清磬,诗罢纡徐步晚廊。
此诗描绘了一次春日游览琅邪寺的生动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联“袖挽春风度石梁,峦光岚影乱衣裳”,开篇即以动态之景引入,春风轻拂,诗人缓步走过石桥,山峦与云雾的光影交错,映照在衣裳之上,形成一幅流动变幻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自由。
颔联“马蹄翻树绿云卷,莺觜啄花红雨香”,进一步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马蹄踏过,仿佛翻动了绿色的云朵,而黄莺在枝头啄食花朵,花瓣如红雨般洒落,香气扑鼻,这一联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描绘,将春天的美丽与芬芳展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山自五贤游过好,泉从庶子接来长”,转而提及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的联系,五贤游过的山川更加美好,泉水因历代文人墨客的接续而显得更加悠长,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赞美,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恒久不变的向往。
尾联“主僧迓我鸣清磬,诗罢纡徐步晚廊”,最后以僧人的迎接和清磬声结束,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在欣赏完美景后,与僧人交流,随后缓缓步入晚间的走廊,整个过程充满了诗意与禅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琅邪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色的美丽,还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元素,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历史与人文之间关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卜居屏山下,俯仰三十秋。
终然村墟近,未惬心期幽。
近闻西山西,深谷开平畴。
茅茨十数家,清川可行舟。
风俗颇淳朴,旷土非难求。
誓捐三径资,往遂一壑谋。
伐木南山巅,结庐北山头。
耕田东溪岸,濯足西溪流。
朋来即共欢,客去成孤游。
静有山水乐,而无身世忧。
著书俟来哲,补过希前脩。
兹焉毕暮景,何必营菟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