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佛寺古,山色泉水清。
苏仙则已远,名字空含情。
西风动林松,琴瑟有馀声。
我来揖而酌,一饮百虑轻。
朗吟两石碣,脊记眼为明。
当年彼比邱,亦足得此生。
湖光佛寺古,山色泉水清。
苏仙则已远,名字空含情。
西风动林松,琴瑟有馀声。
我来揖而酌,一饮百虑轻。
朗吟两石碣,脊记眼为明。
当年彼比邱,亦足得此生。
这首诗描绘了参寥泉周边环境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在此地的感悟与体验。首句“湖光佛寺古,山色泉水清”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古寺映照湖光、山色与泉水相映成趣的画面,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苏仙则已远,名字空含情”一句,通过提及传说中的苏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当前环境的感慨。
“西风动林松,琴瑟有馀声”描绘了秋风中松林摇曳、仿佛琴瑟之音回荡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诗人随后在“我来揖而酌,一饮百虑轻”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在如此美景中饮酒后心灵得到释放、忧虑得以减轻的感受。
“朗吟两石碣,脊记眼为明”则展现了诗人在此地吟诵碑文,通过阅读或思考,心灵得到了启迪和明亮。最后,“当年彼比邱,亦足得此生”以对过往僧侣生活的赞美,表达了对简单生活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