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
树隔夫差苑,溪连句践城。
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
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楼台山半腹,又此一经行。
树隔夫差苑,溪连句践城。
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
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林景象,诗人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栖息之所。开篇“楼台山半腹”表明诗人身处一个隐蔽的高地,紧接着“又此一经行”则暗示诗人对这个地方并不陌生,或许这是他多次漫步的地方。
“树隔夫差苑,溪连句践城”中的“夫差苑”可能指的是古代吴国君主夫差的园囿,而“句践城”则是春秋时期吴国都城的遗址。这里通过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越时间的宁静氛围。
“上坡松径涩,深坐石池清”则描绘了诗人攀登山路的艰难,以及他最终在一处幽深的石池旁坐下。这里的“涩”字形象地表达了道路的崎岖,而“清”字则传递出一种心灵得到净化的感觉。
最后,“况是西峰顶,凄凉故国情”中“西峰顶”可能指的是诗人攀登至一座山的最高处,而“凄凉故国情”则表达了诗人在此时此刻对故乡的情感。这里的“凄凉”不仅是自然景象的写照,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怀念故土的情愫,同时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春又阑珊,我欲问君,何以遣之?
有妓名翠玉,雅称妖丽;歌传红豆,最解相思。
既得佳人,可无名士,酒与诗狂却让谁?
惟君在,问君能来否,莫更迟迟。须将彩笔亲携。
好谱与杨枝并竹枝。向闹红影里,费他莺脰;
揉蓝茵上,消我螺卮。
未免有情,何妨作乐,领取风流此一时。
销魂处,是佳人香口,名士清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