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牢溪畔水,楚客送扬舲。
木落丹枫岸,沙明赤坂亭。
眼中秋望阔,愁外蜀山青。
此去三巴近,清猿定饱听。
下牢溪畔水,楚客送扬舲。
木落丹枫岸,沙明赤坂亭。
眼中秋望阔,愁外蜀山青。
此去三巴近,清猿定饱听。
这首诗描绘了下牢溪畔的秋景,充满了浓厚的自然与人文气息。首句“下牢溪畔水,楚客送扬舲”,以“下牢溪”为背景,引入了楚地的风土人情,仿佛能听到楚客在溪边送别行舟的声音,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
接着,“木落丹枫岸,沙明赤坂亭”两句,通过“木落”、“丹枫”、“沙明”、“赤坂亭”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色,枫叶如火,沙滩明亮,赤色的亭子点缀其间,色彩鲜明,层次丰富,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眼中秋望阔,愁外蜀山青”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站在广阔的秋景中,心中却充满了愁绪,远处的蜀山在秋色中显得格外青翠,这种对比,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也暗示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向往。
最后,“此去三巴近,清猿定饱听”一句,预示着诗人即将前往的地方——三巴(今四川盆地),表达了对即将到来旅程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旅途中的清猿鸣叫将成为伴随,增添了一丝旅途的孤独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情感的巧妙融入,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日山水画卷,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伊水渊源出未穷,故乡尸祝礼何丰。
能崇命世真儒庙,全仗分司御史功。
伫见门墙登士子,岂徒伏腊走村翁。
他时胜迹书图志,定把新安比洛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