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
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
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
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
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
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
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与旧友相遇的欢乐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厚感情。
“幸遇清明节,欣逢旧练人。”表明诗人在清明时节有幸遇见了久违的朋友,这里的“旧练人”指的是与诗人有共同经历或志趣相投的人。这样的开篇设定了一种温馨和愉悦的情感基调。
“刻花争脸态,写月竞眉新。”这两句则是形容诗人与友人的交流之美妙,他们就像在刻画春天的花朵,争相表现各自的风采;又像是书写着夜空中明亮的月亮,以此来比喻他们在文学上的追求和创新。
“晕罢空馀月,诗成并道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景象,月色渐褪,诗歌已然完成,与友人共同畅谈着春天的美好。这里,“晕罢”指的是月光渐渐消散,而“空馀月”则是余留在夜空中的明月。
最后两句“谁知怀玉者,含响未吟晨。”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这里,“怀玉者”可能隐喻着持有高洁品格的人,而“含响未吟晨”则意味着虽然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回响,但还没有将这些情感倾诉而出,尤其是在清晨之时,这种感觉更是深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和文学创作的美好融为一体,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友情以及艺术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郊居诚敝陋,平地见伊光。
适值华轩过,仍当煦景长。
幸能留憩止,岂敢谓高凉。
绿筱缘荒径,青萝补坏墙。
劝耕周厥土,问稼保斯箱。
处择仁为里,归寻醉作乡。
老怀从放达,宴坐绝稀望。
后躅承相顾,交情孰可方。
清吟委珠玉,雅奏协宫商。
似震惊群蛰,如牷荐大房。
畏涂逢善友,酷暑得寒浆。
三复劳钻仰,词雄韵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