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县舍不种花惟栽楠木冬青茶竹之类因戏书七言四韵》
《县舍不种花惟栽楠木冬青茶竹之类因戏书七言四韵》全文
宋 / 欧阳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结绶当年仕两京,自怜年少体犹轻。

伊川洛浦寻芳遍,魏紫姚黄照眼明。

客思病来生白发,山城春至少红英。

芳丛密叶聊须种,犹得萧萧听雨声。

(0)
注释
结绶:系上官印的丝带,指做官。
仕:做官。
两京:古代对长安和洛阳的合称。
自怜:自我怜惜。
体犹轻:身体还轻盈。
伊川:古代河流名,今河南境内。
洛浦:洛水之滨。
魏紫姚黄:牡丹品种,魏紫为深紫色,姚黄为黄色。
照眼明:形容花色鲜艳,引人注目。
客思:客居他乡的思绪。
病来:因病。
生白发:增添白发。
山城:山区的城市。
春至少红英:春天山城少见红花。
芳丛:花丛。
密叶:茂密的叶子。
聊须种:姑且种植。
萧萧:形容雨声或风声。
听雨声:聆听雨声。
翻译
当年曾在两京任职,自感年轻身体轻盈。
在伊水和洛水边寻找美景,名花魏紫姚黄耀眼夺目。
客居他乡病中添白发,山城春天却少见鲜红花朵。
在繁花丛中种下密叶,只为能静静聆听雨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题为《县舍不种花惟栽楠木冬青茶竹之类因戏书七言四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在京都的经历和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随着岁月流转,仕途变迁后的感慨。

首句“结绶当年仕两京”,回忆了诗人早年的官场生涯,在两个重要都城任职;“自怜年少体犹轻”则流露出当时的青春活力。接下来,“伊川洛浦寻芳遍,魏紫姚黄照眼明”描绘了在洛阳伊水和洛水边游赏名花的情景,魏紫姚黄代表牡丹,象征着富贵和美丽。

“客思病来生白发”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时的愁绪,使得白发生出,暗示了时光荏苒与人生的沧桑。“山城春至少红英”写山城春色虽美,但诗人因病少有欣赏的心情,只有山城的红花能稍解寂寥。

最后两句“芳丛密叶聊须种,犹得萧萧听雨声”,诗人选择栽种楠木、冬青和茶竹,既体现了他的生活情趣,也寓含了在纷扰世事中寻求宁静的心境,即使不能种花赏花,也能在雨声中找到一丝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眼前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从繁华到落寞的心路历程,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淡然态度。

作者介绍
欧阳修

欧阳修
朝代:宋   字:永叔   号:醉翁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生辰:1007-1072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猜你喜欢

题倪云林画,次韵

云林雨过踏青阳,涧水溅溅老树苍。

不是砚坳云作阵,疏篁空自拂檐长。

(0)

赠丽水治农少府二首·其一

一寸山坳一寸田,高低岩溜接山泉。

论升起税斤称谷,此是山城大有年。

(0)

蔡孝子庐墓

三十六峰云气深,墓庐何处得相寻?

青山当户哀哀哭,白日孤光黯黯沉。

驯虎欲嘷风落石,栖乌不定月穿林。

三年泣血谁相问?虢虢寒泉涧下音。

(0)

赠薛相士

君不见会稽杨廉夫,醉吹铁笛声呜呜。

又不见虎林张伯雨,灵石溪边待轻举。

二子道异出处殊,长歌短吟意则俱。

薛生相人两眼耀流电,二子喜之皆赠以所制之诗书。

诗如于阗璊玉装剑璏,书似昆吾宝刀切琳腴。

生矜袖中有明月,出以照我白髭须。

我须日加白,我面岁增黑。

笔砚惭久芜,江湖厌为客。

生工鉴人知我者,虞翻骨屯由命也。

儿痴家贫四壁立,谁为老韩念东野?

生见张杨烦寄声,老来何处堪归耕?

珠藏深渊剑在匣,夜夜空谷腾光晶。

(0)

龙香行,赠吴国良

张公洞中芝草春,帝藏宝书更几尘?

中有龙香烧墨法,古苔溜雨松肤皴。

木公窃窥试造后,至今法行溪水滨。

吴生妙解不求似,独造万古工何纯!

玄霜夜捣玉兔臼,黑琼晓剥苍蛟鳞。

制成比之犀截角,研罢顿似鸾凭茵。

姿如青铜色如漆,并潘便见亦相亲。

老奚父子委世久,潘李竟谁追后尘?

嗟生一朝遇赏识,会同南琛贡紫宸。

愿宝龙香古圭璧,明月清光长照人。

(0)

再次韵·其七

老翁买舟西市河,去应不求闻达科。

阿婆牵衣翁且住,下第归来将奈何。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