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馀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
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
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
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
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
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
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
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
莫教印绶系馀年,去扫坟墓当有日。
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哲学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送表弟程六知楚州》。诗中通过对比现实与往昔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炯炯明珠照双璧,当年三老苏、程、石”直接点出了诗人的友谊团体,由此可见作者与当时文坛几位重要人物如苏轼自己、程颢和石介等人曾有深厚交情。"里人下道避鸠杖,刺史迎门倒凫舄"则描绘出一个宁静安详的村落生活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去岁月的留恋。
接着,“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表达了作者对于儿时纯真无邪、无忧无虑的追忆。"健如黄犊不可恃,隙过白驹那暇惜"则透露出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在下片,“醴泉寺古垂橘柚,石头山高暗松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孤独。而“诸孙相逢万里外,一笑未解千忧集”则是对亲情远离和生活重压之下的复杂情感。
最后,“子方得郡古山阳,老手生风谢刀笔。我正含毫紫微阁,病眼昏花困书檄。莫教印绶系馀年,去扫坟墓当有日。功成头白早归来,共藉梨花作寒食。”诗人通过对表弟程六的祝福和自己的自况,表达了对事业成功后的回归和安享晚年的愿望,同时也包含了对生命有限、应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苏轼在其文学创作中常有的风格。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友情与往昔美好记忆的珍视,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短暂和岁月无情的深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