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其三》
《赠故人马子乔诗六首·其三》全文
南北朝 / 鲍照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

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

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

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

(0)
注释
松生:松树生长。
陇坂:陇山的山坡,代指高山。
百尺:形容极高。
东南:方向,指地理位置。
河尾:河流的末端。
西北:方向,与东南相对。
昆崖:昆仑山的悬崖,泛指遥远的高山。
野风:山野间的风。
山籁:山林间自然发出的声音。
朋鸟:成群的鸟儿。
悲凉:凄凉悲伤的感觉。
贯年节:贯穿全年,指四季。
葱翠:形容植物颜色鲜绿。
安得:怎能获得,如何得到。
草木心:比喻淡泊宁静的心态,像草木一样顺应自然。
寒暑移:寒暑交替,指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翻译
青松生长在陇坡之上,百尺之高下无旁枝。
向东南远望直到黄河之尾,向西北隐没于昆仑山崖。
山野间的风摇动着山林的声音,夜晚的禽鸟被惊得四散离去。
悲凉之情贯穿了四季变换,但松树的葱绿却永远如此。
如何能拥有草木般的心境,不抱怨寒来暑往的更替。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象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诗篇。开头“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高耸孤独的松树形象,其特立独行给人以深刻印象。紧接着,“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诗人通过这样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遥望与思念。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这一句则描绘出山中秋风吹过林梢,惊起栖息在树枝上的群鸟,这种生动的景象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增添了一份萧瑟与孤寂之感。

“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悲凉”可能是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而“葱翠恒若斯”则表明尽管季节更替,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保持着其生机与坚韧。

最后,“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诗人借用草木不辞辛苦、随时光变化而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界无常的接受。这里“安得”表现出一种向往,一种希望能够如同草木一般,不因环境的变迁而有所怨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作者介绍
鲍照

鲍照
朝代:南北朝   字:明远   生辰:约415年~466年

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宋元嘉中,临川王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鲍照以辞章之美而被看重,遂引为“佐史国臣”。元嘉十六年因献诗而被宋文帝用为中书令、秣稜令。大明五年出任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刘子顼起兵反明帝失败,鲍照死于乱军中。
猜你喜欢

题寒山拾得图

松风谡谡生夜凉,白露欲湿练衣裳。

苍苍古苔遍幽石,石根烟筱连疏篁。

携手道人同徙倚,应是禅床定初起。

笑指天边明月光,方寸要当如此耳。

(0)

罗浮观日图

昔有学道者,担簦海上行。

宴坐罗浮峰,内视观无形。

晞景正东豁,滉漾扶桑明。

云涛既汹涌,龙兽亦悲鸣。

吾闻混沌分,坤轴东南倾。

百川走空虚,日乃生穷溟。

未睹大明运,安知至阳精。

愿从列仙徒,散发倚云屏。

三花漱云液,五内含晶荧。

回观罗浮图,陋哉山海经。

(0)

次韵答友人二首·其二

古今千载短,天地一身贫。

述作须垂远,功名要及新。

无心去书癖,有酒酬花神。

自谓平生志,无惭食肉人。

(0)

闻邓佥院得徽歙民心喜赋短章兼美魏知府

邓禹经营揽俊良,魏徵匡济事文章。

二贤往日尊伊吕,历代於今数汉唐。

图像星联华阁晓,谏书春满御炉香。

明时况喜云仍在,列传应知倍有光。

(0)

峄州

世乱遭多难,斯民苦屡迁。

山围邹子国,草上汉儒阡。

王事催归日,寒天逢暮年。

二疏遗庙在,不得久周旋。

(0)

淮安

薄宦游齐鲁,去乡知几千。

东流淮水急,直下楚城连。

浊浪横冲海,斜阳半在船。

我为官府系,长是涉风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