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
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
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
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
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
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
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
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象和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的诗篇。开头“松生陇坂上,百尺下无枝。”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高耸孤独的松树形象,其特立独行给人以深刻印象。紧接着,“东南望河尾,西北隐昆崖。”诗人通过这样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遥望与思念。
“野风振山籁,朋鸟夜惊离。”这一句则描绘出山中秋风吹过林梢,惊起栖息在树枝上的群鸟,这种生动的景象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增添了一份萧瑟与孤寂之感。
“悲凉贯年节,葱翠恒若斯。”诗人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里的“悲凉”可能是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而“葱翠恒若斯”则表明尽管季节更替,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保持着其生机与坚韧。
最后,“安得草木心,不怨寒暑移。”诗人借用草木不辞辛苦、随时光变化而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界无常的接受。这里“安得”表现出一种向往,一种希望能够如同草木一般,不因环境的变迁而有所怨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昔有学道者,担簦海上行。
宴坐罗浮峰,内视观无形。
晞景正东豁,滉漾扶桑明。
云涛既汹涌,龙兽亦悲鸣。
吾闻混沌分,坤轴东南倾。
百川走空虚,日乃生穷溟。
未睹大明运,安知至阳精。
愿从列仙徒,散发倚云屏。
三花漱云液,五内含晶荧。
回观罗浮图,陋哉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