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
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垄头闻水声。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
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
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垄头闻水声。
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
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
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风光,其中包含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远离都市喧嚣、在边疆地带经历军旅生活的深刻体验。
"垄水何年垄头别,不在山中亦呜咽" 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留恋和怀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因为即便远离山水,也无法摆脱内心的低沉。
"征人塞耳马不行,未到垄头闻水声。谓是西流入蒲海,还闻北去绕龙城" 这四句生动地描写了边疆的荒凉和军旅生活的艰辛。征人的耳朵被风沙所扰,连马儿也无法行走,这种景象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水声在远方传来,流向蒲海或绕过龙城,都显示出这片土地的辽阔与自然之美。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 这两句则描绘了垄头周围的地形和野生动物饮水的情景。"屈曲"指的是地势的弯曲,这种描述增添了一份自然之美。而野麋(野鹿)饮水的情景,则展现出边塞地区野生动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胡兵夜回水旁住,忆著来时磨剑处"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生活的记忆。胡兵在夜晚回到水边驻扎,而作者在此刻不禁想起了往昔磨剑的场景,这种细节描写透露出战争中的沉重氛围。
"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垄头树" 最后两句则展现了一种孤寂与渺远。没有井水和泉水,只能放任战马自由漫步,而作者自己则是回望着那垄头上的树木。这是一种对自然的依赖,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无奈接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战争与自然、人性与历史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几叶华严,五千道德,今归一家。
喜丹炉烧罢,长留诗卷,蒲团坐破,不著袈裟。
称意如斯,无忧果尔,消受朝岚与夕霞。
披图处,羡人间清福,几个如它。东风兰又生芽。
正欢喜、庭前绕膝哗。
写心中静境,半桥流水,眼前真趣,万树梅花。
三味同参,夙根顿悟,却索芜词到绛纱。
拈枝笑,把江毫剩彩,分与些些。
畅游悰、匆匆几日,西风重打归桨。
扁舟一叶斜阳里,帆影和云摇漾。岚岫敞。
看倒映、波心远黛延秋爽。萧萧送响。
更蓼溆飞烟,芦汀卷雪,寒色动苍茫。
天涯路,陈迹都如梦想。独怜鸥侣无恙。
疏疏秃柳长亭外,眉际都添愁况。闲眺赏。
向蓬背、弦诗顿觉吟怀旷。乡关试望。
指野水平桥,一灯红处,晚渡杂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