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值暮春天。暖气侵人懒着绵。
独倚画楼无任事,花前。捲幔青青草色连。
隔岸酒旗偏。半枕垂杨半枕烟。
遥望夕阳红处也,桥边。无数行人争渡喧。
恰值暮春天。暖气侵人懒着绵。
独倚画楼无任事,花前。捲幔青青草色连。
隔岸酒旗偏。半枕垂杨半枕烟。
遥望夕阳红处也,桥边。无数行人争渡喧。
这首《南乡子·村望》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江南乡村晚春景象,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画面感。
“恰值暮春天,暖气侵人懒着绵。”开篇即点明时节,暮春时节,温暖的空气让人感到慵懒,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境。接着,“独倚画楼无任事”,描绘出诗人独自一人倚靠在画楼之上,似乎在逃避什么,或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这种孤独和无奈的情绪,通过“无任事”三字得以体现。
“花前捲幔青青草色连。”转而描写花前的景色,轻卷窗帘,可以看到一片青青的草地与远处的花海相连,色彩鲜明,生机勃勃,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力。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映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隔岸酒旗偏。”视线转向河对岸,酒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增加了几分生活的气息和热闹的氛围。这一细节看似简单,却能引发人们对乡村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半枕垂杨半枕烟。”进一步描绘了河边的景象,半是垂柳,半是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诗意的美。垂柳与烟雾的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
“遥望夕阳红处也,桥边。”最后,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夕阳的余晖洒在桥上,渲染出一幅温馨而宁静的画面。夕阳与桥的结合,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情感的乡村晚春图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渺长江、浩无今古,悠悠经几流景。
桥家松竹知何在,寂历丹枫如锦。行阵整。
想斗舰连艘,谈笑烟灰冷。寒光万顷。
算只有当年,暮天霜月,惨澹照山影。
元戎队,画角梅花缓引。楼船飞渡波稳。
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应暗省。
使万里尘清,谁逊周公瑾。勋名不泯。
看阳蛰潜开,老龙挟雨,渊睡为民醒。
骑鹤楼前奏宓琴,朅来又作海山吟。
碧云不隔乡关梦,白发能灰客子心。
愧我抗尘徒走俗,羡君博古更通今。
新诗清响传空谷,击节长歌到夜深。
曹生画手信有神,毫端风雨生奫沄。
波涛不合来翻屋,鲛鳄何须欲噬人。
汤汤此水势方割,阳侯郁怒冯夷搏。
鼍掷鲸呿海岳惊,雾塞云昏光景薄。
开元将军爱骅骝,拳奇灭没隘九州。
时危此物岂易得,写此尚可销人忧。
末有乃孙画乃水,逋客见之心欲死。
雷奔电击走中原,鱼怖龙愁宁忍视。
先生道眼高昆崙,聊将妙语破迷津。
中流险绝待舟楫,四海浩荡须经纶。
我生甘作淮海客,身脱垂涎头雪白。
惊心未定畏漰湍,欲觅平波泛家宅。
此身端的老江湖,雨笠烟蓑是所图。
他年但饱扬州米,今日宁论甓社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