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驾依松岭,高阁一攀缘。
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
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
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
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息驾依松岭,高阁一攀缘。
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
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
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
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宁静与孤独,通过对山川之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诗人选择停歇于松林之下,攀援高阁,显现出一种向往清高、脱离尘世的心态。
"前瞻路已穷,既诣喜更延"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眼前的景致感到满足,不再追寻远方的风光,而是更加享受目前的宁静与美好。
"出巘听万籁,入林濯幽泉" 描述了诗人在自然中的体验,聆听山间的种种声音,亲近自然之水源。这里的“万籁”指的是各种鸟鸣声响,而“幽泉”则是深藏于林中的清泉。
"鸣钟生道心,暮磬空云烟"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听钟声和晚间的磬石击音,内心产生一种宗教或哲学上的宁静与觉悟。这里的“鸣钟”指的是寺庙中的钟声,“道心”是对佛法的理解和体验,而“暮磬空云烟”则形象地描绘了晚上击磬石的声音,伴随着飘渺的云雾。
"独往虽暂适,多累终见牵"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孤独行走的体验,即便是短暂的旅行,也会因为经历太多而感到疲惫和困顿。这里的“独往”意味着一人独自前行,“暂适”则指的是这种状态虽然舒适但也是短暂的。
"方思结茅地,归息期暮年"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想要定居于某一处美丽之地,以此来结束自己的一生。这里“方思”是考虑、打算,“结茅地”则意味着选定一个地方作为自己的归宿,“归息期暮年”则是希望在晚年能够安然归去,享受平静的生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超脱世俗以及寻找精神寄托的深刻向往。
四年尘沙中,奔走日不给。
空歌下泉诗,颇愧夔子集。
今晨出军府,心与归鸟急。
花迎晓日笑,树沐清露湿。
清漪舞游鳞,照影孤小立。
重来期秋风,领略蟾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