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寓言九首·其三》
《寓言九首·其三》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术。

宣王追祖宗,考牧与宫室。

甘棠能听讼,召伯圣人匹。

后生论常高,于世复何实。

(0)
翻译
周公歌唱在七月,耕种是王者的治国之道。
周宣王追念祖先,关注畜牧业和宫室建设。
甘棠树下能公正断案,召伯是圣贤之人。
年轻人总是谈论常理高远,但在现实中又能实现什么呢?
注释
周公:指周公旦,古代贤臣,有辅佐成王的功绩。
王术:治理国家的方法或策略。
宣王:周朝的周宣王。
考牧:考察和管理畜牧业。
宫室:宫殿和房屋,代指城市建设。
甘棠:一种古树,召伯曾在此树下处理政务。
召伯:周宣王时的贤臣召穆公。
匹:匹配,这里指同等地位或评价。
后生:年轻人。
常高:常规的高论,通常的道理。
实:实际效果,现实意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寓言九首(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对古代圣明君主的推崇和理想社会状态的描绘。

"周公歌七月,耕稼乃王术。"

这一句表达了对周公旦(西周初期的政治家)的赞美,认为他通过耕作来教化百姓,这是君主治国安邦的一种高明技巧。

"宣王追祖宗,考牧与宫室。"

这里提到的是周宣王,他追寻祖宗遗风,对国家的畜牧业和宫室建设进行了检查,以此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

"甘棠能听讼,召伯圣人匹。"

甘棠是古代贤明之官能够聆听百姓的争讼,而召公则被誉为圣人中的佼佼者,这里强调了古代贤官对民情的关注和他们的智慧。

"后生论常高,于世复何实。"

最后这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认为后来的学者只是一味地讨论古人之道,而在现实世界中却很难找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寄托了他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反思。他的语言简洁而深刻,体现了他独到的政治理念和文学才华。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即事六首·其三

闲行静坐乐谁知,红饭青蔬美有馀。

常笑痴人不更事,时时愁叹欲何须。

(0)

杂兴五首·其三

家本徙寿春,遭乱建炎初。

南来避狂寇,乃复遇强胡。

于时髧两髦,几不保头颅。

乱定不敢归,三载东阳居。

人事固难料,今乃八十馀。

努力未死间,读我先人书。

(0)

戏作贫诗二首·其二

左券频称贷,西成少盖藏。

苦饥炊稻种,缘病卖桑黄。

土焙怜烟暖,藜羹爱糁香。

君看首阳叟,穷死亦何伤。

(0)

后杂兴四首·其一

腊雪瑞我麦,春雨嘉我谷。

老农无他求,一饱万事足。

(0)

书幸二首·其一

富贵不可为,祸机发须臾。

贫贱不可为,饥寒死路衢。

我亦贫贱者,死期幸少纾。

春雨两耕犊,西畴破烟芜。

秋风一钓舟,南浦宿菰蒲。

辛勤异退之,亦复有屋庐。

堂北凿明窗,可以陈琴书。

文章不传世,自适亦有馀。

(0)

题庵壁二首·其一

万里东归白发翁,闭门不复与人通。

绿樽浮蚁狂犹在,黄纸栖鸦梦已空。

薄技徒劳真刻楮,浮生随处是飞蓬。

湖边吹笛非凡士,傥肯相从寂寞中。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孙浩然 陈宗礼 孟珙 方孝标 仲长统 胡煦 叶李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